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2012/01/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提到佛教是高深的科学,佛陀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人,拥有着至高的智慧,是引导众生觉悟的导师。但是人们又经常说佛法无边,虔诚信佛会得到保佑,佛菩萨会救苦救难。那么为什么宗教科学会具有这样保佑功能呢?修行的高僧靠加持力来帮助信众,可是这加持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念咒会起到消灾作用?既然是一门引导人觉悟的科学,宗教的神奇的伟大的力量到底是怎么具有的呢?

答:佛教确实是科学,但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绝大多数是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物质的构成、变化、运动规律、相互作用等等。现代科学研究依靠基础理论、数学模型、实验器材和设备、实验环境等等因素来进行。这种科学研究一定要能经得起重复检验和验证,具有可复制性。

不过,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未知的领域犹如大海,人类已知的领域犹如一朵浪花。如果悉达多太子采用渐进式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要想把宇宙中最究竟的真理研究到位,那是不可能的。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以千万计,已知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未知世界相比还是那样的渺小。

悉达多太子是最早的人本主义者,他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内心中产生极大的悲心,想要众生从这样的痛苦中彻底解脱。因为这样的悲心,他放弃了王位,踏上了寻找真理的漫漫修行之路。他从人类自身的问题开始思索,逐步扩展到旁生道以及其它领域,在清净的思维中(我们称为禅定思考),他的意识跨过树林、跨过河流、跨过高山、跨过海洋,乃至跨越我们的星球、越过浩瀚的星系......今天的人们惊异于悉达多太子高度的概括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超的归纳能力等等。在禅定状态中,他的思维可以穿越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宇宙,甚至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到达究竟的彼岸。这确实让人大为折服。

悉达多太子在他众多的证悟中,发现宇宙运动的规律,以及人生的实相,他的意识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突破了有和无的思想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彻底解放出来。在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助手的情况下,悉达多太子自己完成了这一庞大的课题,这实在令人惊异和叹服。尤为可贵的是,悉达多太子并没有因此神话自己,他把自己的方法尽数告诉了追随他的人们,很多人沿着他的道路,使用他的方法取得了同样的成就。佛教和现代科学一样,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不过不是用物质的手段,因为世界本来也不全是由物质构成的。

推动物质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的是一种力量,一种因缘和合的力量,悉达多太子没有陷入具体的研究,他让自己的思维站在一个究竟的高度。这样,一切的变化、完整的过程就都出现在他眼前,他看到了所有事物间相互的关联以及它们的规律,他所站的高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今天用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把我们生存的地球看个明白,但是悉达多太子站的高度是卫星的高度乘以n次方。

当我们的意识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时,我们认为这一切是神话故事,不过有很多人用悉达多太子的方法,在不同的高度看到了悉达多太子曾经看到的一些东西,所以人们知道这些方法是起作用的,不是瞎编出来糊弄人的。

佛陀告诉我们,时间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空间是没有边际的,因为用佛法可以验证这一切,所以佛法也是无边的。很难想象一个有边的工具可以去测一个无边的东西,就好比用再大的圆规也无法丈量360度的空间一样。

我们所说的来自佛菩萨的保佑,通常指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生活,不再造业,那么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找上门来。仔细想一想,生活中很多的麻烦和苦恼难道不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是佛菩萨在保佑我们,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就像交通法规保护我们行车安全一样,这是同一个道理。

第二,是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愿力可以加被于我们,这就是加持的力量。加持的力量来源于悲心,请注意悲心是没有区别心的,爱心会有区别心,因为爱和恨是一对双生子。在悲心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区别的。有人会问,我并没有看见佛菩萨啊,我怎么知道这种力量存在不存在?顾云龙的家人和李新阳的家人并没有见过所有捐助他们的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可以感觉到大家的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触摸到的。这些施予援手的人就是菩萨。佛菩萨不仅仅是寺院里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医护人员、119的消防员......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手去帮助别人的人,都是菩萨。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道德的力量,是善的力量,也可以认为这是佛的力量,是菩萨的力量,不过这些都只是名词上的不同而已,在究竟中,在空性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正如大部分的佛教弟子都认为特雷莎修女是菩萨的化现一样,佛教在这里只是一个代词而已。

念咒本身不是消灾的根本原因,奉行佛陀教法才是主要原因,念咒只是让我们的心和佛菩萨的悲心相契合,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的力量有所不同,因此容易让人对它产生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它所致。

总体来说,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好,希望获得健康、快乐、长寿、富有等等,即便是恶人也有相同的想法。佛教告诉我们,如果不希望自己有不好的结果,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不要有一个不好的开始。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也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做了以后会有不好的结果。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太自我了,这些话不容易听进去。想想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话我们听了多少?——反正我是听的不多,所以挫折也就很多。

不过还不算太坏,毕竟我能遇到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把我从黑暗的跌跌撞撞中领到一个可以看见光明的道路上,我自己认为我是很幸运的。在我看来,上师对我的加持就是来源于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一些改变。佛法的传播十分象现在的奥运火炬传播,一个人传给下一个人,精神也随之传递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

只需要念一句佛号,就可以解脱吗

问: 请问,净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佛教词典】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

【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 p0664   大毗婆沙论八...

【佛教词典】缘起一切种相

【缘起一切种相】 p1303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二页云:复次...

【推荐】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鹦鹉吞珠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 第一...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法源寺方丈一诚长老一期报...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有一生意人,虽然事业做得很大,日子却过得不快乐。他...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

星云大师《云何应住》

无壳蜗牛,没有房子安住,成群结队的向政府抗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