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2011/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在频繁的接触中,难免会跟别人发生磨擦或冲突,或是,因为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心境,这是现代人普遍的困扰之一。想要常保一颗宁静的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容易做到。

当我们登上高山或是站在海边时,一望无际的景色,让我们敞开心门,此时,世间纷纷扰扰的烦恼,都会消失无踪。因此有人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们的心,如果也能够像原野、海洋、天空一样开阔,就能够容下无限的东西,也更能享受生命的自由。 

心不开朗就是苦,心境豁达就能转苦为乐。禅宗特别强调平常心这三个字。所谓平常心,就是指我们非常清楚环境里的是是非非、好坏美丑,对所有现象一目了然,但却丝毫不受影响,即使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也不会随外境起舞,也就不会受环境里的种种情况影响而浮动。

人有了定力之后,就不容易被外在情况动摇。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况看得很清楚,对于能做、不能做;该做、不该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这就是智慧。想要让心保持清明安定,就不要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老是被环境的动态所影响,也就是说,发生状况的时候,心不要立刻被当下的环境所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受上,心情就会安定下来。其实,烦恼心未必都是不好的,事实上,它是清明心的基础。因为,对于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扰时,觉得这是一种麻烦,希望能够将它转变为宁静、清明的心,这时候,烦恼心反倒是一种助缘了。

所以,如果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而能清明自在。那不管身处在任何的状况中,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

闭上眼睛好好的想想,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躁,而搞砸过很多事?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自己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 

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恶心的果报

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没有跟三宝结缘,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机会

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修学皈依。 在菩萨戒,佛陀提醒所有...

【佛教词典】无量光菩萨

(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之西方南端,密号曰大明金...

【佛教词典】真谛

【真谛】 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你愿意做哪种游戏玩家

一个居士玩网络游戏上了瘾,天天俯首键盘,通宵达旦,...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欲海回狂》...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