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子的素食思想

2011/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有关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反倒是纪录他哲学思想的《道德经》最被后人所研究与学习。究竟老子是否有所谓的素食思想呢?在诸多版本的《道德经》中是否也有一版谈论老子的素食思想呢?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探究。

史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长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老子曾任东周王朝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一职。据说老子在老年时想出国过隐居的生活,但在出境时被官员所拘留,希望他能教给他们一些真理。没办法之下,老子在竹筒(当时还没发明出纸)上记下了5000字的言教。老子所写的这些文字原没有分章,只有上篇的《德经》与下篇的《道经》,后人将《道经》放前,《德经》放后,并分为81章,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道德经》或《老子》。

 

古今中外《道德经》的版本很多,文字内容也多有不同。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的版本有103种之多。国外翻译与译注出版的版本也很多,其中令人眼睛一亮的是一本留传于日本的《详说老子传》。

这本由王德有着,徐海翻译的日文《详说老子传》中提到《道德经》第十六章记载有老子亲自去野蛮地域感化人们的事迹,内容就有戒杀护生的素食思想:

“爱好打猎是违反天理的、违背事物法则,打乱气的顺序,助长人的恶性。

违反天理就会被天所抛弃,违背事物法则,事物也会离他而去,打乱气的顺序必然也会受气的惩罚。助长人的恶性使得人性降至阴界。

这样的话,人类在生存期间必然会不断重演灾害和苦难,死后要受剑山、火海、油铴等地狱之苦。

修浮屠法,即是戒杀生行善。远离杀生,遵照事物自然发展。遵照事物自然发展,才有新生婴儿,成长的孩子,大人自然老去,及老人安祥离开世界。”

当然上面这段文字的依据为何,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的是一个与素食思想相近的内容。

另外,道教是一个以尊奉老子思想而成的一个宗教,根据学者的研究,东汉后期,道家思想开始分化,一方面向仙方术和神秘化方向发展,形成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一方面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形成道家思想的新形式——魏晋玄学。形成宗教的道教这一支,在其经典当中有几则以老君(老子)为名,谈论有关戒杀护生的素食戒律,例如: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第4戒 --“不得杀伤一切物命”,

第79戒 -- “不得渔猎伤煞众生”,

第95戒 -- “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第97戒 -- “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

《老君二十戒》:

“勿食含血之物”;

其他一些经典也有类似的戒律,例如,《大道延观碑》曰:

“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

另,道教中的全真派为了修道,道徒不婚,素食,常住宫观清修,算是实践老子素食思想的一个真实案例。

另在《庄子-知北游》中一段记录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老子要孔子先斋戒的对话:

孔子问于老聃(即老子)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此其道与!”

综观老子的素食思想,其主要有几个层面,一是为了寻求道的了悟,一是为了维护人的善性,一是为了维持自然界的事物法则。整体而言,老子的素食思想属于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藉由素食的清心与日常不杀生的行善,进而促进身心灵层面的提升,最后通达道的了悟,于古于今,都是值得效法学习的一个方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

美容靓汤:七星五彩豆腐羹

番茄由于含有维生素P,可提高人体皮肤的生理功能,帮助...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一、从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处 (一)毒素致癌(五毒...

拍摄荤腥菜谱会涉及到间接杀生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修行净土法门并且吃长素。一个朋...

素食最大利益是增长慈悲心

素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无论是维持身体健康,或者避免因...

素食是对儿童的最好投资

尼尔伯纳德博士,美国临床医学专家,美国责任医药内科...

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我记起在《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中有一段非常美丽动人...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佛教词典】影堂

(堂塔)奉祀先人遗像之所。古今注曰:庙者,貌也。所...

【佛教词典】七大

(术语)楞严经三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遍法界...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打知名度的多,真实了生死的少

佛法进入末法的时候现在我们已经快三千年了,进入末法...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