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清净法师  2012/01/20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民间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文革法难”之后,佛法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民众仅仅是从电影、小说中了解一些佛教的内容,都是似是而非。在这个大前提下,对于在民间弘扬佛法,感觉要遵循道次第。道次第,即由浅而深的修道次第,亦即循序而进。如果没有道次第的概念,不仅是弘法障碍很大,个人的修学也会有困难。

对于净土宗,道次第就是净业三福:人天福、声闻缘觉福和大乘福。我们向民众介绍佛法,就需要按照这个次第、按照它的因缘来予以引导和提升。如果各人的修学也是按照这个道次第,功底就比较扎实,无论是道心还是修行就能够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第一,人天福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弘扬佛法,修净土的人一般会急于向民众介绍极乐世界的殊胜,介绍阿弥陀佛的慈悲,介绍往生净土的因缘。但是,民众往往对于往生这个含义并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高深、那么微妙,他很容易把“往生”与“死亡”划上等号,所以就会产生障碍。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和初次接触佛教的人探讨佛法,从亲情这块入手比较适合。净业三福中,第一是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也是我们称三乘共法或五乘共法,是学佛和修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它符合伦理、法律、道德体系,是人人可以接纳的概念。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探讨出离的概念,因为他本身现在还在事业心中、名利心中,他会产生障碍,会排斥甚至反感、抵触。从孝道入手,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每个人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恩德、自己对孩子的付出都有切身体会,从孝道谈起,大家对于佛教就有好感。

讲孝道,就要讲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如果只是简单的概念陈述,大家还是找不到感觉,要发掘他内心深处能触动他灵魂的内容,例如说要想到父母很小对我们的疼爱,我们小时候他是怎么疼爱我们,乃至十月怀胎的时候作为一个妈妈怎么对待腹中的宝宝的感觉,要具体地介绍,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早起做早饭,晚上陪着他写作业,明天送他上学,考学之前父母为孩子选志愿的纠结,都要给他介绍出来;然后要讲到几个细节很容易触动他。所以每当讲课的时候把这个探讨出来,做父母的就会很感动,做孩子的也会百感交集。

上来就说往生净土这回事大家就吓跑了,不对机。虽然说往生净土是最殊胜的,但是不能直接抛给他,前期要先建立一种基础,孝养父母是每个人必能触动他们身心的。

因此我们在弘法中感觉,如果你抛出去的理论不适合他的时候,不但不会对他有所递进,反倒会成为对他修行的障碍。所以做一个基层弘法的人,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孝养父母可以获得福报,奉事师长可以成就事业,慈心不杀可以获得健康长寿,修十善业可以获得美好的名誉,而这是世人所需求的;你说成佛,了生死,出轮回,和他们不相应。

第二,声闻缘觉福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我们初级学佛,一定要从人天乘入手,人天乘就是帮他成就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到了二乘的时候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时候就要劝他受皈依,去受戒、持戒,这个是以出离心来建立。

在民众中要完全理解他们对世俗的事业心、名利的追逐的这种正常需求,要正视,上来不能反驳,上来就批判这个就把人吓跑了。经过第一阶段的基础,他们认可了我们,我们再跟他探讨,即使你名利双全,面对死亡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名利财富只是电光泡影等等概念,这块破掉之后再进入二乘。

进入二乘就一定要规劝他入佛门,皈依三宝。一个人从皈依这天开始,可能他自己觉察不出来,但过个三年两年,就能觉察出来,就在皈依那天开始,他就完全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太长,一年的时间,他就已经脱胎换骨,他的思维模式,他的行为模式都在变化。所以要引导大众皈依。

民众出现的一种误解:说不能皈依,皈依了很麻烦。我要说不皈依呢,我是个不懂佛法的人,犯点错误没有关系;但是皈依了就受限制了,太麻烦了。所以很多人因此就不敢皈依。我们在民众中一定要扫清这种概念。其实象如托儿所,皈依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要打破大家对皈依的恐惧。

同时还要消除民众对戒律的恐惧,在民众中,认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不知者不怪,所以我不能学戒律,我不能皈依三宝,我不知者不怪呀,我知道了那就怪我了。所以以此来作为自己不受戒、不受皈依的理由。当然,我们大众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但是要去破除他。

第三,菩萨福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人天乘是以事业心,这种事业心也就是名利心作为动力。到了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菩萨乘,这个自利利他的行持,他是以菩提心做为目的的。三乘法是不可逾越的,都必须要逐次来完善,然后才能够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我们在事业上,在生活中很失败,入佛门修道,乃至在弘法做事的过程中,他也会产生对事业对名利的需求,甚至打着出世的旗号来完成圆满他尚未完成的世间的这块事业心。这时,我执、我慢心都会产生。所以无论是弘法,还是自我的修行,这三者都按着道次第的原则进行。

如果是致力于了生死,对轮回的厌恶而了生死,这就是小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自利利他的这种心就是菩提心,就是大乘。所以这个基础不可以忽视,要去完善。

皈依三宝之后就要从因果、法理这块去引导学习,对前边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做提升和超越,进入到修行层面。

对待不同层次的受众,要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对于第一种,一定要把他当作小孩子来对待,你想到这是群孩子,他们准备来学佛,你带着一种包容、大度的心态理解他们、对待他们。他们的一些怪怪的问题呀,乃至一些小小的对抗啊,你都会觉得虽然他很调皮,但却很可爱,这时候你就不会随着他生烦恼。

面对第二个层次的信众,他皈依佛门,修行了一段时间,对佛法有了一定觉受,这时候就要有所提升,这时候就要把他当学生对待。到了这个次第的时候就不能再顺着、哄着了,要把他当学生,严加管教。因为这个时候你骂他,他也不会逃跑了,你打他,他也不退道心了。你太客气了,他就不长进。如果他到了大乘阶段,发起菩提心,愿意为大众做事,就要把他当作同参道友来对待,用这种心态就不会生烦恼。

弘法中有个大忌,就是我们不要去表现自己,你一定要和他相应。什么叫相应,就是你要知道他现在对佛法的理解,对世间法的理解到哪个高度了,你比他永远只能高半拍,即使你文韬武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你也只能高他半拍去讲。讲高了,不相应,只能高他半拍。你要和他一个高度,那就成了拉家常,就没意义了,所以你只能高他半拍,不能去卖弄自己。这堂课下来,让他们对三宝有信心,对佛法产生好感,这就是成功。而不是说,你表现你懂多少,自己会多少,不要去表现这个,一定要按照道次第来实施。

第一次上课,他们对佛法几乎是没有了解的,要从人天乘去讲;即使他们有一部分人对人天乘是了解的,也要从人天乘去讲,但是要快速地进入二乘,不能不讲人天乘,要照顾到一部分刚入佛门的人。对那一部分刚入佛门的人来说,你上来就讲出离心,讲对轮回的厌恶,讲无常观、白骨观、苦观等等,会吓着一些人,所以前边要先做一个小的铺垫,但要少讲一部分,快速进入二乘,在二乘的基础上看大家的火候,大家对往生、对了生死有了坚定的信心的时候再进入大乘。在一堂课中,这三乘的法要同时都带一下,即使是到初机信众那里讲,后边也要迅速一笔带过,要谈到一点,让他知道后边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佛号招牌度众生

我要呼吁大家一个度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国王名叫优达,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便出家修道,现...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癌症的三大原因:撑的、气的、累的

第三个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乳腺疾病,现在很多年...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酒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酒被喝下去,一分钟直接扩散至胃壁内,至达脑部。酒精...

【佛教词典】长爪梵志请问经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有一长爪梵志来问佛三十二相...

【佛教词典】四人果报

由先后言之,又分为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 谓或...

【视频】宏海法师《妙莲老和尚传奇》

宏海法师《妙莲老和尚传奇》

【视频】「果供养」的具体事项

「果供养」的具体事项

【视频】显明法师《拳头不唤作拳头》

显明法师《拳头不唤作拳头》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我们要有这两种的决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佛说世上有七种妻子

佛说世上有七种妻子: 一、 象杀士夫那样,不尊重爱护...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觅心了不可得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