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高僧所具备的三种品质

2012/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是一个崇尚炒作的浮躁时代。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机会,狠狠地炒一把,最好是能在一夜之间把自己炒成“明星”!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只要成了“明星”,名闻利养自然而然就来了。这种炒作和浮躁也感染到了佛教界。

有极少数出家人,受这种炒作之风、浮躁之气的影响,渐渐地离开了“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而爱好“剑走偏锋”,专在一些与僧团本分事关系不大的枝末上做文章,如追求各种各样的社会头衔,频繁地出入于各种社会名流间,借举办一些耗资大、收效小、华而不实的所谓“弘法活动”,不断地在公众面前亮相;或者举办个人成果展,以抬高个人地位,扩大个人影响,还美其名曰“扩大佛教影响”、“提高僧团社会地位”、“改善出家人形象”。不是说这些事情不能做,但是一定要分清本末主次。如果脱离“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单纯为了个人的名闻利养去做这些事情,那就是——错位。

通过“剑走偏锋”,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赢得一时的红火和热闹,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道场的品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僧团的整体社会形象。如果你住持的道场不清净,僧团不整肃,僧人不守戒律、没有道气,这个时候,你炒作得越厉害,反而会露丑越多。

炒作可以产生“名僧”,但永远不可能产生“高僧”。古往今来,大凡为一方化主、堪承如来家业者,无不具备三种品质:

一者有真修实证。真修实证包括两个方面:在自受用方面,表现为个人的德行和证量,至少是戒行清净,有决定的正知正见,能坚持正信正行,已得根本的正受和正智;在他受用方面,对于修行法门和用功方法有深入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相当的实修经验,是真正的“过来人”和“明眼人”,堪为后学之良导。真修实证既是出家人之为出家人的本分,也是出家人教化众生的本钱。信众之所以依止你、跟你学习佛法,是因为你的德行感动了他,他最终是想通过你的指导,在日常修行中、在他所期望的较短时间段内,得到一些真实的受用,或者能增长进一步修行下去的信心。如果你的德行和教导不能给他带来受用或者信心,那你的教导对他来说就是无效的。所以,真修实证是决定你能否成为一方化主的首要条件。

二者善能开示来机。为一方化主者,必须善于洞察人心,对机开示,要能搔着听众的痒处,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心理问题。凡是能够深入人心、启迪智慧的开示,必须是契理契机的,而要做到契理契机,必须具足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对佛教的基本理论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和体证;其次是有比较丰厚的世间文化修养,对现实社会人生和人的内心世界有比较深入细微的洞察;再次是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者要有承担精神。对佛教的前途和命运,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自觉地把振兴佛教事业和利济苍生当作是自己的本分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敢于承当,而不是麻木不仁、独善其身、得过且过。

凡出家为菩萨僧的,理当发愿成为一方化主,作众生的依怙,为大众之眼目。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为高僧,能不能成为一方化主,主要不在于你有多少灿烂的社会头衔,不在于你是不是“名人”,不在于你出了多少本个人书画集,也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学历和出了多少著作,而在于你有没有“道”,有没有能力观机逗教、摄受信众,并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走上解脱之道。

“一方化主”之美名,完全是靠个人的德行感召而来,完全是由龙天护法和广大信众由衷地拥戴而成,这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人为炒作。为一寺之主者,为一方团体之领导者,当效古圣先贤之精神,围绕真修实证、深广学养和承当精神这三个方面,老老实实地去做养育的功夫,也许二三十年之后,教界果能出现几位像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印光大师那样的大善知识。如若不然,离开这三个根本而求“一方化主”之美名,终难脱它名利之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圆瑛大师与他的四大高徒

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说。他们是虚云、圆...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闲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

【佛学漫画】灵峰蕅益大师

灵峰蕅益大师...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佛教词典】莲宗宝鉴

(书名)具名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十卷,元庐山东林...

【佛教词典】差比丘论法白

亦名:差人论法白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差人论法者,...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

素食康寿之妙术

今日科学发达,经由研究证明植物性食品无毒且有益于健...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

化解和对治瞋心的方法

瞋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通常所说的生气、憎...

平时「不要」,最后「要」回来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摄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议净土

此前六讲给大家介绍了一共有九种的净土视野,种类。若...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