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金明法师  2012/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却是极注重于道德行为的实践。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在日常生活行为中,随时随地努力去做好事,尽量避免一切过失,才能培养成完善的人格。

那么到底要避免些什么过失?而又怎样努力去做好事呢?

从佛教的观点说,一个人起码要实行五种道德:一、不杀生而仁爱;二、不偷盗而重义;三、不邪淫而有礼;四、不妄语而诚信;五、不饮酒而正智。

这五种都是做人应有的道德行为。

诸位听到这儿,心里必然会打个问号:“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样做?”那么请大家平心静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杀生而仁爱呢?诸位!一般人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是什么?是吃的、穿的、住的吗?是金钱、珠宝吗?都不是。这些东西虽然可贵,但有时还可以毫有顾惜地抛弃了,惟自己的生命,怎样也舍不得丢掉!甚至割去了一只手,或锯去了一只脚,牺牲了身体一部份,还是要求生命的存在。所以说,一般人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爱惜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就应该爱惜别人宝贵的生命;我们不愿别人伤害自己的生命,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佛教人“不杀生”。

假使有一个地方,随便杀人是没有罪过的,那么,住在那个地方的人,随时随地都有被杀的危险,生命一点保障也没有,大家都会堕在惊惶恐怖的深坑里,过着忧虑痛苦的日子了。所以,社会秩序的维持,人类生存的保障,全靠大家能够共同遵守“不杀生”;因此,“不杀生”不但是佛教第一的戒条,同时也成为国家重要的法律了。

进一步说,不但人类,就是其他一切动物,也和人类一样的有生命,一样的害怕死亡,一样的知道爱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对于一切动物,也应该爱护,不要故意去伤害它们。

我们能够爱护人类,爱护动物,不作故意的残杀与伤害,就可以养成一种慈悲仁爱的心灵,以及和平互助的生活方式。

第二,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偷盗而重义呢?我们知道,生命既是大家都认为最宝贵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但是要维持这人人都认为宝贵的生命和存在,却又不是简单的。肚子饿了要吃饭,天气冷了要穿衣,遮蔽风雨要屋子,日常生活需要各种东西,必须有这种种物质上的资给营养,生命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所以,佛教把我们宝贵的生命,称为“内命”;而把这些生命所需的物质财产叫做“外命”。因为从我们生活需要上说,这些物质财产,也就形成每个生命外在的一部份了;如果没有它,那生命的存在,便会发生问题了。所以这些物财产,如果给人家偷拿了去,或者抢劫、侵占、剥削了去,那么直接间接地,就会威胁到生命的存在了。所以佛教教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内命”——“不杀生”以后,接着又教人不可侵夺人家的“外命”——“不偷盗”。

一般来说,世间一切财物,都是各有主权的,主权的转移,必须经过合法的手续,付予相当的代价,这种主权的保障,就是为要保护各人生存所必需的物资。假使一件东西,主权不属于我,而我为了贪心的驱使,用非法的手段,去偷窃、骗取、或者强夺,不付代价,不费劳力地把它变为己有,那是多么可耻和行为啊!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做,那么财物的主权,便没有了保障,你侵我夺,社会就要紊乱了。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主权,严守“不偷盗”的戒律。

我们能够严守“不偷盗”的戒律,而戒绝一切欺骗等的不良习惯,就可以养成光明磊落,崇尚正义的胸襟。

第三,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邪淫而有礼呢?我们知道,人群社会之所以有男女婚姻的设施,从个人说,原是为要养成贞节的人品;从社会说,亦为人类生生不绝地繁衍。所以男女的结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礼节。如果没有通过法律与礼节而乱行非礼,则有乖于国家的法律,亦破坏了社会的礼节。所以在佛教的戒律上,原许在家的佛教徒,有正当的夫妇配偶,但是对于非合法的苟且淫行,是不许可的,因为此种邪淫,会丧失个人的品格,破坏家庭的和谐,伤害社会的风化。

第四,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妄语而诚信呢?我们知道,社会国家是由许多“个人”集合而成的;同在一个社会的许多“个人”,彼此要传达情感,交换意见,完全是靠着语言;可以说人类的社会关系,完全是由语言构成的。假如我们的语言不正确,不诚实,就不能负起传达情感与交换意见的任务了,这好像两岸之间,折断了桥梁,人与人间的联络被破坏了,就会造成社会的紊乱。所以佛教教人“不妄语”,要说诚实、正确而有意义的话。

进一步说,文学是语言的记录,它的传达情感,沟通意见的功用,和语言完全相同,而其效力更大;所以我们在语言上不可撒谎、在文字上也同样的不应该虚妄。

第五,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饮酒而正智呢?要知道,酒的本身、并没有罪恶,可是我们喝了酒之后,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因为酒一下肚,由于酒精的刺激,性乱起来,既大胆,又冲动,神经系统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什么天大的罪恶都干得出来,所以佛教教人“不饮酒”。

上面所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的五种道德行为,在佛教称为“五戒”,是释迦牟尼佛陀教导每个佛教徒的基本道德行为。人群社会,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杀生”和“不偷盗”,那么每个人的“内命”和“外命”,都能得到安全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邪淫”,那么每个人的家庭,都能得到和谐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妄语”,那么整个社会国家,也都能够和平安乐了。所以,不但个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实行佛教的五戒;就是人类世界要达到和平安乐,也非大家一齐来实行佛教的五戒不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推行这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

【推荐】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涵养也是一种财富

香港巴士阿叔是一段用手机拍摄后放到网络上的视频。前...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文珠法师《三皈五戒的意义》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人在天地之间,藐乎小尔,何以与天地并称,谓之为三才...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

谛闲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一 缘起 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请,讲普贤行愿品;因...

【佛教词典】密教

(术语)对显教而言,谓大日如来所说之金胎两部教法也...

【佛教词典】所治义

【所治义】 p073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所治义者...

什么是净土宗的真行

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鞋底的味道

老方丈要派一个优秀的徒弟,去佛教圣地取经,他在觉醒...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前面讲过第一依法不依人,现在来看看第二依义不依语。...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

业障会因为你拜忏而提前现前

你拜头一天,没离开;拜第二天,最多七天,这些灾难都...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圣严法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问: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似乎用在禅修居多,只...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