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智圆法师  2012/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普门品)

如果有众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远离淫欲;如果嗔恚心严重,时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远离嗔恚;如果愚痴蠢笨,时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也能远离愚痴、开启智慧。

下面用道理和事例来证明:

称念观音远离淫欲的道理很深,《楞严经》这样揭示其中的秘密:“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从生起次第上观察,淫欲是由见色而动心,贪执色相而生起的。观世音菩萨修反闻闻自性,不再向外攀缘色尘,唯一反照自性。功夫到纯熟时,离了色尘,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士自己得到成就,多淫众生只要一心称大士名称,就能摄持他同于自己,心从色尘中脱开,远离淫欲。

事例证明:

有一位茂章居士,年少时喜爱看淫--秽小说,年纪轻轻就犯手-淫和邪淫。信佛之后,他深深地忏悔,发誓戒除邪淫,依仗佛力的加持消除恶习,但他的身体早就受损伤了。

1944年,他在上海工作,因为劳累过度,身体发热、腹泻。治好之后仍然委靡不振、工作无精力,而且经常头晕、目眩、耳鸣、消化不良,医药无效,饮食和睡眠都很不好。 后来他看了《观音灵感录》,发心常念观音圣号,念了三个月就得菩萨加被,远离淫欲,各种病都痊愈了,精神也变得更好。这是常念观音远离淫欲的证明。

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能远离嗔恚呢?《楞严经》中解释说:“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意思是,观音菩萨修成耳根圆通,没有了分别的尘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对立,就是没有能对的根和所对的尘互相对待。我们知道,凡是嗔恚都是从敌我对立、互相抗拒中产生的,现在没有了能所对待,嗔恚就无从生起。观音大士自身证得圆融无碍,由此能摄受常念恭敬的众生令离嗔恚。

事例证明:

古代江西临江有个秀才高蕃,娶妻樊氏,叫江城。江城长得美貌,性格却很凶暴。婚后不久,高蕃受江城百般欺负,公公婆婆制止不了,两人只好分居过日子。

高蕃痛苦不堪,身体也越来越衰弱了。母亲见了心里忧愁。有一天在梦中见到一位老人告诉她:“江城前世是净业和尚养的一只长生鼠,你儿子前生作书生的时候偶然来到寺院,把这长生鼠给弄死了。今生是冤业报应,人力无法挽回,只有每天早晨虔诚念观音咒一百遍,应当有效果。”

母亲醒来就告诉丈夫,于是夫妻俩每天早晨一起念。过了两个月,江城反而比以往更狂暴放纵。这一天,来了一位老和尚正在门外讲佛法,围观的人很多,江城也出去观看。

老和尚讲完要了一瓶清水,端水对着江城的脸大声说:“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说完吸一口水喷在她脸上。江城默然不语,擦了脸就自己回去了。从此她痛改前非,性情变得柔和孝顺。这样就知道,由亲人代念都能离嗔,何况自己发心念,当然效力更大、更能远离嗔心。

念观音能离愚痴的道理:《楞严经》说:“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愚痴是什么?就是虚妄分别的尘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观音大士反闻闻自性,销了妄尘,由此恢复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内外光明通彻、无所障碍。这就能加持昏迷暗钝的众生,永远远离愚痴的黑暗。

事例证明:

民国初年江苏泰兴有一座小庙,里面住着师徒两人。徒弟是个十五岁的小沙弥,长得奇丑,心却很虔诚。老和尚很喜欢他,给他规定很多功课。小沙弥每天读书,他是个笨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做杂事却很精明。

他每天夜里拜观音菩萨,要拜到菩萨摇手为止才准许去睡觉。这里暗中是有机关的。原来老和尚有爱吸鸦片的嗜好,他的卧室就在观音殿的后面,只隔一层木板。他在木板上凿了一个小孔,穿一根黑线连在菩萨像的手上。圣像的手是活动的,里头一拉线,手就活动像摇手一样。

每天晚上老和尚总要过足了烟瘾快睡觉的时候,才拉几次线。小沙弥见菩萨在连连摇手,就欢欢喜喜地结束一天的功课去睡觉。这样坚持了好几年。

有一天,老和尚出门访友,因为天下大雨被道友挽留,第二天早上才急匆匆地赶回来。一回来就问:“昨天晚上拜了没有?”

小沙弥说:“我拜到菩萨摇手才睡觉。”老和尚心一惊,这不是菩萨显灵,就是沙弥撒谎。

这天晚上,他抽过大烟之后,故意不拉线。然后悄悄地去察看,发现小沙弥已经睡着了,就叫他起来问:“你拜到菩萨摇手没有?”

他说:“已经摇手了。”

老和尚才知道真是菩萨显神通。他叮嘱沙弥:“明天晚上你还照常诚恳礼拜,拜到菩萨摇手时,你就跪在地上不起来,求菩萨给你开智慧。”

第二天真的应验了,菩萨果然慈悲,有求必应。小沙弥祈求时,菩萨就下座拿杨枝蘸瓶里的甘露,滴到他的口中,然后又返回原位安住不动。

小沙弥如梦初醒,感觉口里香甜而且全身清凉舒适,欢喜无量。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聪明能干。凡是师父教他读诵的书,只教一遍就能背诵,他得到了过目不忘的智慧。

这就是常念、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能远离愚痴的证明。

以前还有个僧人澍庵,性格恶劣又很愚痴,常常和人争吵谩骂。常住准备要开除他。

他晚上闭门反思,生了惭愧心,自想只有闭门修行。第二天一早,他求当家师给他一个机会,能入关清修。当家师满他的愿。他就在关中一心一意地修行,禁语专持大悲咒、念观音、拜观音。

三年之后出关,开了智慧,已能理解经典中的妙理,世间四书五经也无不通晓,和以前一字不识的他判若两人。

这些都是真人真事,告诉我们观音大士的加持不虚,修念观音的灵感不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的确能息灭三毒,能让人变得慈悲、清净、有智慧。

有的人说:很多人念观音还不是烦恼一大堆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经中“常念恭敬”去做。这四字是念圣号对治三毒的关键。比方说,病人不遵从医嘱按质按量地服药,那医生再好、药再灵也不可能见效,同样的道理,修持观音法对治三毒,必须遵循佛的教导切实做到“常念”、“常恭敬”,这四字不真做, 也治不好烦恼病。

“常念”就是二六时中如子忆母般,念兹在兹地念观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愿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们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愍我们,我们如子忆母,念念忆念大士,心和心相应相契,自然息灭心中的贪嗔痴。

“常恭敬”就是心里常常提起正念,时时有意识地发起对大士的恭敬心。恭敬体现为身口意三方面。比如,见到大士的圣像就主动合掌、礼拜,双眼虔诚地瞻视菩萨,见圣像时就像面见菩萨的真容,不敢有丝毫失礼、亵渎和散乱。古人入佛殿、见圣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穿干净衣服,以示内心诚敬。因为心中常怀恭敬,在有圣像的地方就不敢躺卧,更不敢肆意谈笑散乱。这些都是身恭敬的相。称念圣号时,不绮语、不粗语、不两舌、不妄语,念的时候字字清楚,音声里充满了虔诚敬仰,这是语恭敬。心中常常这样想:大士无时无处不在,我做什么,大士看得一清二楚,我怎能放纵胡为。这样时时谨慎护持自己的心,即使独处时,也不敢有丝毫放逸。这是时时心存恭敬。佛法从恭敬中求,常恭敬大士,就能得大士加持。而且恭敬心越强,得加持就越大。

我们真做到了常念、常恭敬,正念就很强,以这个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制住三毒,不让它有机会生起,而且依仗大士的加持入于心间,一定能渐渐化掉贪欲、嗔意和邪执。

我们贪嗔痴方面的串习力极强,这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根本烦恼,只有真实用功才能对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容易犯又最难断,要断淫就要痛下决心。每当发现自己淫心现行时,万万不可放纵,应该立即起身到菩萨像前发露忏悔,竭诚礼拜、称念圣号,这样能让淫心当下止息。我们看古人对治习气毫不留情,因为心地真诚,所以他竭力称念,头磕破了也不管。能这样对治几次,不但白天不犯,甚至梦中也能提起正念防犯。这就像教育孩子,能在他初犯时毫不纵容、严厉教训,以后他就会有记性,也能彻底改掉。不然纵容助长,等到毛病发展深了,想教育也无能为力。其它烦恼也是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破地狱的偈

原来有这样一个公案,就在宋代的时候,苏州有一个姓朱...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

阿弥陀佛遍法界,只需临终念感通

你看世间上连一轮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现,更何况阿弥...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虽面对菩萨,也同隔山一样

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鬼的定义是什么呢?鬼类中的饿鬼比较多,鬼当中也有大...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佛教词典】白衣大悲咒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

【佛教词典】种种界智力作业

【种种界智力作业】 p1262 瑜伽五十卷三页云:如来所有...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净界法师:五浊恶世

娑婆国土的特色,这个地方讲出一个相貌叫五浊恶世,我...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学佛者,可以把烦恼减少一点

人生烦恼的事真的很多,不过,我们学佛者,可以把烦恼...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哪一件事情因为发脾气而变得更好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执事,带了一批新生,这当中有一个居...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国王名叫优达,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便出家修道,现...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