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祈福法会有用吗》

圣严法师  2010/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团体经常举办各种法会,包括祈福平安法会、消灾祈福法会等,可是有人会疑惑为何还是发生了这样的大灾难,那么,举办法会有用吗?

宗教信仰包括了客观、主观的层面,客观方面,会确信有神、鬼、菩萨、佛的存在;就主观层面而言,是自己是否相信 它的存在,如果认为只是假相,只是一种风俗习惯,而心中并不一定相信,只在表面上行礼如仪而已。

其实,多半的宗教徒属于这行礼如仪的层次,因为大家都拜,所以我也跟着拜;大家都去祈福,所以我也去祈福,对于这个神、菩萨、佛,是不是真有这么恳切的信心,就不得而知了。

例如,一个人掉到水里,若只是想着大概有人来救我吧!当有人丢一根绳子下来时,他以怀疑的心来问:这是救我的绳子吗?如果这样,他是不会紧抓绳子的;上面的人即使想要救水里的人,也不一定得救,因为水里的人并没有想要抓牢那根绳子的意愿,所以,当彼此之间没有交集感应,力量是无法发挥的。

佛教中的‘定业不可转’观念,是因为人类行为所造作的业,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是长时间累积而成,就好象是已经排好了的日程,时间一到,多半会发生;但是,祈求与愿力还是有用,可以将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大灾难变成小灾难,小灾难变没有灾难,但若寄望不发生任何灾难,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宗教被害时,宗教所有的力量全部都看不见了,让人觉得神没有了、佛菩萨也不灵了,因而对宗教失去信心,例如几乎所有的寺院全部被毁了,圣像被捣了,菩萨都不灵了;所以,这种情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是共业,这个地区所有人的共同的业;这也是定业,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没有办法避免。

可是做法会还是有用的,会使得灾难小一点、少一些。而且在举办法会的时候,对信众要具有教育的功能、修行的作用,如果法会仅仅是热闹场面,参于的人只是去赶庙会、看热闹,这种法会对社会,帮助很小,影响力有限。

因此,我一向主张凡是举办法会,都必须兼具教育和修行的功能。以佛法的观念来调整人的心态和行为。如果在法会中,达不到人心重建,人品提升的目标,仅仅是参加法会、求平安,只能获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真正消灾祈福的功能是很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问: 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销售行业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问: 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问: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 佛...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佛教的法会,净土学人要不要积极参加

问: 佛教界举行的水陆法会,万佛法会,学净土的要不要...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

【佛教词典】蹲坐白衣舍戒开缘

亦名:蹲坐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不犯中,礼忏等跪同蹲...

【佛教词典】无色界

(界名)三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

做梦的五个原因

总是被问梦见什么什么是怎么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帮别...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

欲海漂流具众苦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

如是善缘

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