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人生的事实,不过正因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乐。

虽然说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但必须先厘清: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

其实人类从出生开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乐,而是满足欲望,例如对食物、生活安全等欲望的满足,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快乐的感受。因此,‘快乐’和‘欲望’两者间有绝对的关系。

在物质上追求快乐、满足,应该是现代人共同的倾向,否则物质文明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可是,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不禁令人怀疑,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维持长久?

适可而止的欲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合理、无止尽地追求欲望,就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痛苦。所以,人们表面上在追寻快乐,事实上却也在追寻痛苦,因为所追求的快乐,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而且快乐不会是永久的真实,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说穿了不过是一种幻影。

而且,享受快乐之后,又会回到痛苦的原点。所以,人生不过是从苦到乐、从乐到苦,一个永不间断的循环而已。只是人们自我安慰,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乐,结果却永远陷于痛苦之中。

佛教的密宗虽然特别重视‘大乐思想’,但这是指修行过程中,在精神上产生的喜乐。例如修习禅定时有所谓的‘禅悦’,只要能够修到身心统一,就会有一种没有捆绑、束缚的舒畅感,也就是‘轻安’的快乐;又例如净土宗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终极目的,也是以‘极乐’来形容修行到最后的境界,可见修行的确可以得到快乐的结果。可是,修行的目的并不单只为了自己追求快乐,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远离痛苦、得到快乐。

如果仅以追求快乐做为人生的目标,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享乐主义者而有所偏差,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地带来痛苦。

因此,追求快乐只能说是一个起点,是人类共同的希望,不能误以为追求快乐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否则,仅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快乐,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痛苦。而且以佛教的立场而言,应该要有‘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当一切众生都得到平安与快乐时,你才会真正的离苦得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

人间也有强过诸天的地方

声闻法和辟支佛这两种佛法都是有出离心,对于世间生死...

【推荐】比「断恶修善」更高档次的教理

你可以去问问福报大的人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有时候...

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毕竟大乐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圣严法师《佛子能拜鬼神吗?》

我们中国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实那些神佛不...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佛教词典】财施

(术语)三施之一。以衣服饮食田宅珍宝等施与他也。...

【佛教词典】欲邪行

(术语)五戒之一。淫欲之邪行也。见俱舍论十六。...

命苦如何才能消业

有人问 :我这辈子苦得要命,要如何才能消业呢? 证严...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阿罗汉是如何成就的

从凡夫修成圣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始点到达终点,...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

如何助老人一臂之力,以尽我们的大孝

问: 永宁寺这么多老菩萨,常年在这里修学,风雨无阻,...

心为何会生病

人与人之间,心门若无法打开,彼此防卫而无法以真诚的...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死无定期,分三: (一) 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