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大愿法师  2016/0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幸福的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字,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才容易感受到喜悦?这种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字,也就是真、明、善、美、悟。

从个体外在象限来说,科学求真,成就物质的丰富,这个是幸福的基础。然后个体外在除了事业成功,运用科学求真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求真,就是要个体外在的,还有什么?还有我们的身体。还有一重意思就是要听从身体的需要,而不是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如果你总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你就很难感受到幸福,你就容易生烦恼心。如果你能够直接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和身体的需要,你就很容易感受到幸福。所以要听从身体的需要,而不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有一对夫妇,在夏天大热天的时候,就开着一辆旧车子去朋友家拜访。将要到达朋友家的时候,丈夫就将那个一直都开着的车窗把它关起来了。因为这个二手车没有空调,因此前面一直都是开着,差不多到朋友家,他马上就把这个车窗关起来,然后两个人马上就汗流浃背,因此这个老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为什么,你干什么,为什么要把车窗关起来呢?这丈夫就回答:我不想让那个家伙知道我们车里没空调。这个就是头脑的评判,对不对,你的身体明明需要凉风,但是你的头脑的分别认为,让朋友知道我的车没空调很没面子,所以宁愿身体受苦。你看你幸福吗?不幸福。

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听从你身体的需要,身体的需要是很单纯的,满足它,你就觉得幸福。头脑的需要是很复杂的,因此让我们常生烦恼。因此这个“真”,真这个字就是要听从身体的需要就会感受到幸福。

然后个体内在这个象限是一个字,就是“明”,内心是要求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得懂人家,这个是有智慧,更重要的你要自知,人有自知之明,这个是成就幸福的感受。

伦理是求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集体外在是求美,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制度完善,社会和谐。因此,在一个文雅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优雅的人生,当然就觉得幸福。

然后,灵性生活在于悟,这是最圆满的幸福,生命觉醒的幸福。

所以你看,幸福的素质就是五个字:真、明、善、美、悟。当然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字——慈悲。

生命越觉醒,越有对世界的大爱,对众生的大爱。要让大爱的潜力成为能力,这种大爱是电,人呢,只是手机。你看我们的手机,我们前面摆了这么多手机在录音,那一定首先要有电,你这个手机才能够启动录音的功能,对不对?所以人也是如此。这个大爱就是我们的电,我们要有电,我们人体的功能才会正常地发挥作用。大爱是德,就是道德的“德”;幸福和成功是得,就是得到的“得”。所以有道德才会得到,损德就必定会失去;有德必得,损德必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以获得名利为成功,一定会积善修德,以精神幸福、生命觉醒为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人死后被问到的两个问题

卡特因为家庭拖累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没能实现当一个历...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

【佛教词典】不可得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言亡虑绝之空也。万有之真相,亦...

【佛教词典】无见

【无见】 p1043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无见者:于现见...

青年们的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海獭强忍剥皮之痛 临死为孩子喂奶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沙弥贪恋龙宫堕龙身

昔日,有一位阿罗汉与一位沙弥师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

为小狗念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