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圣严法师  2010/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脱苦。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得到称心满意的工作机会?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个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说:‘假如做得到的话,通通都要。’我说:‘那么你想要什么,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随心所欲,都能得到呢?’他说:‘当然不能,我还没有成仙哩!’我说:‘对了,你要高薪高职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他说:‘要。’我说:‘努力是否辛苦?’他说:‘当然。’我说:‘你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他说:‘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够味,经过千辛万苦追到才能回味无穷。’我说:‘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他说:‘现在已经追到了,辛苦已经过去了。’我问:‘你太太生了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呢?抚养不易,教养尤难,对吗?’他说:‘是的,没有做父母之前,不会知道父母的辛劳,教养孩子是件苦事,总括来说,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不过,孩子也为我们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呀!’我说:‘你讲来讲去,还是苦时多、乐时少。’请问诸位:‘你们苦不苦啊?’合理的苦不是坏事,只要我们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锻炼,菊花傲霜,梅花耐雪。受苦的代价,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类:1.生活的苦,2.心念的苦,3.无知的苦。

1.以修善积德,解脱生活的贫病之苦

佛法教我们修善积德,多做好事,结果可以大富大贵、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眷属和乐、受人爱戴、诸事顺利。这就离开了身体病痛,也离开了夫妻吵架、儿女不孝顺、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轻视、得不到帮助等的苦楚。请问诸位,你们之中,哪一位的家里,从来没有吵过架的,请举手(结果无人举手)。又请问,俗语说:‘家家有一本什么难念的经?’是不是《阿弥陀经》、《金刚经》或是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呢?我希望你们家家都念《阿弥陀经》、《金刚经》、《普门品》,那么,那本难念的经就会容易念得多了。

2.以修行禅定,解脱心念的烦恼之苦

我们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昨天在多伦多大学演讲后,有位西方人问我:‘无法让生活步调走上有纪律的人,能不能从佛法得到帮助?’我说这是通常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应该做的,他却做了再做;不应该想的,他却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时候能控制不去做,却不能控制不去想。失恋者、失眠者,最能体验这种痛苦。嗜酒、嗜烟、嗜偷盗、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会有这种心不由己的痛苦经验。

最近我去访问一位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时,他招待我到他的家里用茶点。他患有相当严重的糖尿病,但当他太太离座他去时,他便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两口就吃完了。我问他:‘你明明知道它对你的健康有害,为什么还要吃它呢?’他说:‘我知道,可是还是很想吃,没有办法。’他又解释给我听:‘你可知道?有时候糖尿病患者,没有糖分补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们大概多是这种人吧?当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对不对?做爸爸的有没有做一些不让小孩子知道的事?应该让小孩子对爸爸有一个好印象,对吗?可是你绝对不是你孩子印象中那样的好爸爸。因为你的心不受控制,无法不受外境的诱惑。这必须用禅定的修行法来帮助你,使你从种种的诱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脱。

3.以修行智慧,解脱愚痴之苦

佛说,三界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生活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将来究竟变成什么?不仅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何处去,即使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也浑浑噩噩、迷迷茫茫。强者巧取豪夺,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获得如此果?现在造作种种因,又将获得什么果?他们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愿接受,所以说众生是愚痴的、刚强的。

愚痴者承认愚痴,尚不算坏;聪明人不以为自己愚痴,则更加可怜了。

聪明人所知者是知识,知识却不等于智慧,凡有自我中心作依据的任何知识,都不是智慧。知识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这些虽是对于自身所持学问及见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却是一种坚固的执着心态。既有所执着,便远离了智慧。知识可用学习、训练、研究及生活的经验而得;智慧则是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人我爱 、嗔等的烦恼之时,所产生的直接观点,但也完全不同于直觉的反应。直觉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智慧则青是青、红是红、黑是黑、白是白,历历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起来,故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无我、无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领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修六波罗蜜

问: 末学学佛知识浅薄,以六波罗蜜布施、忍辱开始,...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天堂与地狱

人常说做坏事下地狱,地狱有种种苦刑;做善事则能升到...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吃素的常见疑问

一 学佛一定要吃素吗? 对于学佛是否一定要吃素的问题...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问: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佛涅槃后将去哪里

问: 未来际观音菩萨接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将去哪...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

圣严法师:逆境也是无常的

一般人遇到无常,很可能的消极:「既然无常就不要管了...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佛教词典】带业往生

谓命终之后,带着宿业,往生他道。业,即吾人之身、语...

【佛教词典】泰国佛教

泰国(Thailand)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梵...

圣严法师《忏悔》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问: 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怎么样来判断善知识

我们要怎么样来判断一位善知识,在经里说: 我教比丘,...

内心安详即大富之业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