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圣严法师  201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真的是因为人有情绪,所以才被称为‘有情’吗?

答:众生皆‘有情’,有情众生都是有情绪的。人因为有思想、会记忆,除了考虑当下的问题,还会想到过去的状况。此外,人也会想象,会对未来进行揣测,因此情绪的状态比较丰富。

就像有人失恋或是失去爱人时会觉得很痛苦;或是单相思,单方面想象着要追求的对象是这么完美,费尽千辛万苦也要把对方追到手。像这样的情绪始终牵挂着,怎么都放不下。

除了感情,其它如事业、家庭、健康及生活上所造成的失眠、忧郁症、躁郁症等,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人的一种情绪病症。

问:情绪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情绪常有起伏?

答:情绪的本质是自我的追求,也是自我的安全及喜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着心。因为没有安全感,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就产生了情绪。此外,自卑或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傲,也是一种情绪。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的。

就像佛法里讲的,我贪、我嗔、我痴、我慢、我疑等种种的‘我’,这些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会有情绪。

任何众生都有自我,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比其它的动物强,其它的众生只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以本能保护自己求生存,而人除了保护自己、保护家族,还会保护名誉,甚至维护死后的名誉。这些围绕着自我中心的要求会跟环境起冲突、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产生自我矛盾的情况,情绪也就因此产生了。

问:请问‘情’一定是苦的吗?

答:‘情’是围绕着自私的自我中心发展出来的,所有一切的‘情’,无论哪一种都是苦中有乐,而且苦多乐少。苦,是开始、结束都苦;乐,则只是偶而出现一下。大家常为了追求短暂的乐,便一直苦下去。我们要知道,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先苦后乐、先乐后苦等情况,都说明了苦和乐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无论苦的磨难或乐的享受都是情绪,因为乐很短暂而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只要跟‘情’牵连在一起,多半是苦的。

我们看到许多赚人热泪的戏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等,这些剧情都非常凄美,既然凄美,就表示是苦多乐少,彼此之间都是苦的,乐的时候非常少,剧中人为了追求终究的乐,最后仍是以苦为果,所以是悲剧。

许多像这种以情为出发点的名作,真可说是人间的写照,人生真正快乐的事情不多,而痛苦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原因是什么?是‘情’。父母子女之情也是一样,儿女就是感情的寄托,男女的爱情也是一样,甚至非常亲密的友情,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凡是‘情’,大概都是苦的,乐是有,但很少。

所以佛说,要从‘有情’而成‘菩萨’,如此就成为‘觉有情’了。

问: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情绪是一种身体的能量,当我们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减少我们的能量?

答:这必须看情绪发出的是什么能量。我们的体能是一种能量,心力也是能量,而体能跟心力往往有互动的关系。如果体能不好,心力也不容易提起来,身体健康的时候心力比较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心力则比较弱。

活人有体能可以影响心力,心的力量会产生影响人的力量,死去的人则没有办法。假使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很强,也只能在生前发挥,死后力量是不存在的,一个已经没有身体的死人不可能发挥能量。所以,情绪跟体能确实有关系。

当一个人病得连话都讲不出来,是没有办法发脾气的。我们会听到有人以‘炉火纯青’来形容老人,这不是因为有修养,而是因为上了年纪,体能不行,即使要发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因为心的能量弱,没有本钱发脾气,要吵也吵不过人家,只好得过且过了。

一个生前非常健康的人,如果突然间死了,他的魂、灵还可以继续用身体里储蓄的能量产生某种功能。而已经年老色衰的老人已经没有体能了,如果就这么死亡,是没有办法再运用身体的能量。所以,人的情绪跟体能有互相连带的关系,如果没有体能,情绪也不会出现。

问:既然情绪和体能相互影响,我们要如何善用?

答:脾气很坏的人,有人会用‘肝火很旺’来形容。但也有人身体很弱肝火却很旺,这样的人如果把身体上的能量全部耗尽后,就会面临死亡的到来。所以,生病的人最好能够休养,不要发脾气或闹情绪,否则只会死的 越快。

对于生病的人,我都跟他们说要多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多往好处想,打开心胸不要闹情绪,也不要忧虑担心,更不要太执着自己的身体。反正有了病,就面对事实、接受事实,还是好好的静养,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这样活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一点,能量也不会消耗得那么快。

有的人得了癌症,知道活不久了,就拼命用他的能量做这做那,好像想把这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在几个月之内全部做完,结果只会更快抵达生命的尽头。所以,还是要细水长流慢慢的来,这样就可以活长一点。如果一下子把能量用完了,那体能没有了,心力也就没有了。

所以,情绪最好能控制、管理。不管理、不控制、不珍惜情绪能量的话,那就麻烦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许因为一个人,也许因为一...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

如何化解当下的情绪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

六种不良情绪让健康亮红灯

负面情绪一:承受压力 经常承受压力,也就是忍受慢性...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佛教词典】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四分七种

亦名:遮事四分七种、轻遮四分七种 子题:无衣钵不名受...

【佛教词典】十二三昧声

(杂语)十二摩多是女身,表三昧也。...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慧律法师-基隆照善寺开示

师公、道庆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往生极乐后,要过多久才能乘愿再来

问: 弟子有强烈的出离心,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母亲和妻...

【推荐】致癌的因素与防癌的食品

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圣严法师《苦修》

编按:许多禅师的法名与高山、雪有关,这是因为禅师通...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