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圣严法师  2011/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我」在打转。为了「我」,总是觉得不满足、不自在,经常渴望、渴求著身外之物,不时的埋怨、怀疑、嫉妒、贪求、瞋恨,而造了种种业。等到必须受报时,往往又不希望受报,就像欠了债却赖帐不还,因此又造了更多的业,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五蕴炽盛苦」。

所谓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身心的组成,也就是构成人身的要素,可以分成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物质的部分叫做「色」,它是形状、形态的意思,也就是身体的物质现象。其余四种都属于心理、精神现象:其中「受」是感受的意思;「想」是在感受以后所产生的认知;「行」则是在认知产生之后,兴起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反应的决定。这三种属于心理层次。

而第五蕴叫做「识」,识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是从出生到死亡、从此生到来生,是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主体。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两部分互相组合、影响之后,就会产生行为、动作,行为发生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我们称之为「业力」,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本质。行为包括身体、语言、心理三方面,因此「识」就是由身、口、意的行为所造成,并余留下来的一股力量。我们现在造了意识的因,带著这些意识,有可能在这一生就接受果报,也有可能到来生才受报。

一般人以为「识」就是「灵魂」,但「灵魂」是持续不变、永远相同的,而「识」却不断地变化著。只要继续造业,无论是善业或恶业,识的成分都会随著改变,当我们接受果报时,识的成分也会随之不同。所以,接受果报的同时就在造因,造因的同时又会接受果报,如此循环不息,识的内容因此经常在变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罗状元十叹无常歌

一、 叹无常,叹无常,一叹无常好凄凉; 为名苦,为利...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

圣严法师:把自我的立场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

读《金刚经》一年,却看不破情字怎么办

问: 大师您好,我读《金刚经》近一年了,外貌变的愈...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佛教词典】巡更

禅林中,终夜不寝,专司巡回山内以防盗贼、失火之职者...

【佛教词典】古德禅寺

位于湖北汉口。清光绪三年(1877),隆希和尚开山创建...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

什么是缘修与真修

(三)十界差别: 图片 释义 这个观念我们再把它强调一...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图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

印祖巧度盗贼

我在对日抗战时期,曾一度返回苏州,当时印祖在灵岩山...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门之精要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义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

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