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圣严法师  2011/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竞争激烈,缺乏安全感工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守望相助的精神,却有你争我夺的敌对意识,因此人际间普遍存在着极度不安全感。所谓“商场如战场,同行是冤家”,竞争似乎是免不了的,然而社会之所以进步,文明能不断的创新,多半是因为人和天争、人和人竞争的结果,所以商场上讲求竞争,似乎也不是坏事,只不过如果拿捏得不恰当,就会变成自相残杀。

二、功利主义,人际疏离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以得到利益、成功为目标。为了获得利益,为了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猜疑、冲突,缺少唇齿相依的一体感。由于猜疑而产生矛盾,由于矛盾而产生冲突,由于冲突而产生疏离感,甚至反目成仇。

三、自私心重,道德沦丧现代社会也是物质昌明的社会,大家为了追求物质的拥有,彼此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想尽办法排挤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蹦、越来越冷漠,缺少人溺己溺的道德观,同情心、同理心荡然无存。

先从观念上改善针对这三种趋势,如果不彻底从观念上着手开始改善,社会问题将层出不穷,永无宁日。近年来,世界各地天灾人祸连连不断,凡有识之士都非常关心,亟思解决改善之道。站在一个宗教徒的立场,所能做的除了信仰上的祈愿,还应该帮助人们在观念上做适当的调整。

以佛教来说,诵经礼拜、举办法会,当然是有用的,连仅仅一句“我为你祝福”,都能够产生祝福的功能,何况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祈福。但如果心态不正确,错误的观念不转变,仅仅只是参加祈福的法会,当下觉得有佛菩萨的护佑,有一点安全感和安慰感,一时间内会觉得内心平静,但这种感觉恐怕不能维持太久。最究竟的方法还是要从观念的修正做起,调整偏差的想法,改善错误的行为,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修福修慧,如此从内心发挥出祝福的诚意,我们的社会、家庭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

《大悲咒》的大悲法门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修行、得道的方法。《大悲咒》汇集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有一切修持的功德,所以持诵 《大悲咒》就等于获得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修一切功德力的加持,这力量非常大。不过,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告诉我们,诵持 《大悲咒》应该先要对众生起慈悲心。因此要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济,除了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给我们平安、给我们力量,更要学观世音菩萨,先发起无上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成就所有一切功德,这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

“无缘”是指没有一定的对象,因为没有特定的对象,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济永远在、处处在;没有特定要度的众生,却时时都在度众生,平等不分亲疏。“同体”,是指所有的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毫无关系的;中国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思想,就是同体的大悲心。

一人持诵 《大悲咒》的功德很大,共修持诵《大悲咒》的功德更大,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生息相通的,所以共修时能够得到所有修行者的功德累积。修行的功德既然是共享的,做坏事的结果自然也要共同分担。所以不要认为只要坏人都下地狱,社会就不会这么乱了;反而应该反省到这些儿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正确的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心里。

为了善尽生命共同体一分子的责任,我们应更进一步将祈福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落实在生活中;祈福的方法有四种: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贵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尤其现今的台湾社会丰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别人有的,也不管对方是如何努力获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拥有,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们能够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不过知足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知足。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因为他是“无壳蜗牛”,他忿忿不平的说:“这个社会很不公平,我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则告诉他:“有房子也是一种负担、累赘。”有房子的人,就要照顾房子,每天为房子花很多心思,尤其那些拥有很多房子的人,一下子这间房子要整修,一下子那幢房子要装潢,每天为了房子忙来忙去,如果住不了那么多房子,还得想办法租给别人住;我劝他:“没有房子,反倒可以快快乐乐的,想到哪就到哪,所以没有壳的蜗牛,也是不错的。”以出家人来说,“出家无家,处处为家”,没有自己的家,所以处处都是家,何其轻松,何其自在。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我们除了拥有呼吸外,还拥有很多东西,包括生命、财物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缘,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有的人虽然事业并不辉煌腾达,也没有什么钱财,但是他的人品高尚,待人和善,他也算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人格的财产比有形物质的财产,更有用、更珍贵。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资源。珍惜而不浪费、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体,不要伤害名誉、品格,甚至理念、理想,进一步还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就是惜福。法鼓山所推动的惜福运动,就是请大家把不再需要用,但还可以用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不要让它们变成垃圾;同时还劝导大家过简朴节约的生活,少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所以不断买东西,这是很愚蠢的;不充实内在心灵,房子里堆满了买来而无用的东西,头脑里却空洞得缺乏思想,精神没有得到提升,内心一样是寂寞、空虚的。

种福:成就自己,广种福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种,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上贫苦无依需要帮助的人,以及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有的人非常吝啬,空偶知识、学问,却不肯传授给人,舍不得与人分享;自己的财产,不愿意拿来利益社会、回馈社会,这种自私的人是最贫穷的人,就算他富甲天下,也是穷光蛋一个,因为他不懂得种福田。这就好象一个人拥有许多种子,但是他不懂得耕种,将种子种在沙漠里,不但不会发芽,反而让原本可以吃的种子变成了废物。知道要随时随地种福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了要种福,必需要努力成长自己,在知识、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长;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来种福田。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瓜,但是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限的,所以享福的人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广种福田、欢喜培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就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多的福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培福的对象,不断的培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就会和佛一样福德圆满。

以大众为造福的良田如能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法鼓山目前正在努力提升人品,把净土建立在人间,做的就是造福的工作。但愿大家永远都是有福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

世间最胜的福田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帝释天带领天子...

印顺法师《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一、叙起 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有的和私有的...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一口十方饭,七世宰相福,一点都不吹牛

我给大家读一段,虚云长老说的话,跟大家共勉。说今生...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圣严法师《永远的功课》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佛教词典】六群比丘

佛住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之事,叫做六...

【佛教词典】出世间上上禅

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间无漏禅。共有九种,即:自性禅、一...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

肉食让我们把健康拱手相送

所谓肉食,病菌尸毒寄生虫。 不论是什么样的肉类,在...

戒邪淫三字经

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星云大师: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

普贤化美女 考验僧德行

昙翼法师是浙江余杭人,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