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佛智法师  2021/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往生靠什么?我们的法身慧命靠什么?靠念佛。如果不看书,不听法,我们能够坚持念下去吗?就像一颗种子,如果是西瓜,种下去之后,这就是因,肯定结的是西瓜,这个没有问题。那如果不晒太阳,不浇水,也不施肥,也不除杂草,也许最后还是死掉。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这种根器。

能够不学习,也能老实念佛不改变的人,印光大师说,只有两种:“惟上智与下愚而不移。”

第一种,就是上智。

什么是“上智”呢?就是通宗通教之人,像蕅益大师这样的,什么都通达了,他去念佛,就万牛莫挽。因为他心中没有任何疑惑,所有教理都通达了。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极限,深入经藏,明白教理,然后才来老实念佛。他们不会再去广学多闻,不会去学大乘藏,就能老老实实念佛了。

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念佛的殊胜,这种人很容易老实下来。

第二种,就是下愚

有些老头、老太太真的可以,对他讲什么是自力他力、四圣道、净土啊,他说:“师父,我都听不懂你在讲什么!”甚至有些老菩萨,不仅听不懂讲的内容,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但能听懂“南无阿弥陀佛”。这些老菩萨很慈祥,到寺院也不多话,每天笑呵呵的,就是念佛、做事,见到师父也很恭敬。

这样的人,听不听法都可以,他每天自然就有法喜,时时刻刻就处在一种法喜充满的生活,处在被光明摄取的自我满足的状态,他自可以念佛一辈子。

所以,“惟上智与下愚而不移”,这两种人,他不会移动,不会改变:上智的人明白老实念佛的道理,他老实念佛;下愚的人不明白念佛的道理,他也老实念佛,这一点是最可贵的。

下愚的人,如果能够老实念佛,甚至超过上智的人。他不懂道理也能够老实念佛,问他为什么要老实念佛,他也不知道,但是他能够老实念佛——这种人是宿世善根深厚。

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是这两种人呢?我们是不是上智呢?估计都不是,因为佛教的书,我们都没看过多少本,通宗通教更谈不上。我们是不是下愚呢?可能也不算,因为我们还会到处跑动,会好奇,也想做一些事情。那么剩下的人,印光大师怎么讲呢?“余皆看自己努力”,就要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真正能够只念佛、不学法的人太少了,绝大部分人是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种种的滋养,这个滋养就是法义的学习。所以,念佛是生命,法义学习是养分。

我们需要通过法义的学习,来扎根自己的信心,使念佛能够相续。有法义的学习,就像一棵树扎在很肥沃的土壤里面,有阳光,有雨露,有养分,这样念佛信心充满。

生死事大,当老实念佛,一切的法义学习,只是为了让这颗不安的心停下来,老实下来,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成佛,不再轮回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能否往生,看你心中杆秤倾向哪一端

妙成,湖州(今浙江吴兴县)菰城何氏人家的女儿。天生...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

善于利用你的想像力

我们讲因缘观,因缘观是增上的功德,增上就是突破的意...

怎样知道哪笔钱是自己的福报所感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学佛也在做生意,请问师父,怎么...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原文】 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

【佛教词典】晤恩

(人名)宋慈光院晤恩。高论尊者清竦之旁出,山外宗之...

【佛教词典】屯仑摩

(天名)甄陀罗王名。至佛所弹琴,使迦叶不堪其坐者。...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虚云老和尚诞于1840年,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

准提咒的不可思议功德

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较广,有很多人专门修这个...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割断欲望之绳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