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依什么学法》

星云法师  2010/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第四期大专佛学夏令营,在众人的盼望下,终于在今天举行开营典礼了!

今日我们相聚于此,可谓为难得之法缘。佛教里有一部大乘经──《维摩经》,经中叙述文殊菩萨和舍利弗尊者,率诸菩萨、罗汉们一块儿去探望维摩居士之病的经过。舍利弗与诸圣众至维摩病室,舍利弗为探病者床座而虑,念起于心中,大菩萨化身的维摩居士即知其虑,随之就问舍利弗道:“尊者!你是为法而来?还是为床座而来?”舍利弗尴尬于心,而回答道:“我们是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

今日各位同学到佛光山参加佛学夏令营,犹如昔日舍利弗诸圣众集会于维摩丈室共论佛法一样,当如舍利弗所言,是为求法、为求道而来,不是为欣赏明媚的风光而来,也不是为贪享美味的素菜而来,更不是为环境和招待的周全而来。佛光山开山至今,已有五年零半个月,开山一年多以后,在种种设备不齐全下,就举办第一期佛学夏令营,过去参加此地所举办的佛学夏令营的历届同学,都在各种设备不很周全的环境中,快乐的安住这儿研学佛法,对于历届同学随遇而安的表现,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现在第四期佛学夏令营的你们各位同学,在此地学佛二周,我也希望你们在不周全的环境设备上多予原谅,在各种不习惯的生活要忍耐接受。

在此开营典礼中,我要提供给大家的是四点修学佛法的准则。刚才我曾说过,希望各位同学应有为道而来的态度,既为求道而来,那么学佛的态度当依止下列四法:

一.依法学不依人学 

依法而学,就是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而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各有不同。人有生、老、病、死,时时来去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所以学道应依法不应依人。

或许有人说,我们在学校里,曾经接受过许多教授的教导,就是今天来参加佛学夏令营,也是同样需要法师大德们的开导,这种情形怎可不依人而学呢?师长们的确给予我们教导,可是教导者的言教,还是要经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才有所得,并不是人人可以直接将教导者之言教取为本身的经验。

有人问赵州禅师:‘怎样参禅,我们才能悟道呢?’

赵州站起身,道:‘我要去拉尿了,唉!像这种拉尿的小事,都要自己去拉才好。’

我们所信仰所皈依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开示道:应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就是说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要相信真理,依靠真理;不可依靠其它!所以我要再郑重的告诉各位同学,上自教主释迦牟尼佛的言教,下至每位师长之教授,只是先知先觉者的经验,他们是宣扬真理,引导学子于真理大道上者,我们固然敬领其人的教言,但是欲得收获,还得靠自己于真理上去亲自体验。

二.依智学不依识学 

智是指智能的智,若以佛教术语而称,即为“无漏般若”;识是指心识的识,若以佛教术语而称,即为“分别意识”。

为什么要依智学,不可依识学呢?因为世相虚幻,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在随着这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持此光明镜子以照射世间万象,对方是个什么样子,反射在大圆镜上的,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心地的修学能如一面镜子,运以无漏般若,能无分别的映照事物的真相,就不会被世间幻化妄相所迷惑。当宇宙的万有,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显明于心镜上时,就是从根本上认识了宇宙和人生,而不是从枝末差别上认识世间。

三.依义学不依语学 

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证悟真理的方便。不管中国的方块字也好,欧美的斜形字也好,这些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它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它的根本,在一件事物的道理上,去分析它的内容,而不在语言文字上执着不舍,如果只在语言文字上执着,所争者只是皮毛上之计较,而把真正意涵给忘记了。

在禅宗的公案里,有一位禅师说:‘假如今日我还见到释迦牟尼佛说法,就一棍打死喂狗子吃’‘什么三藏十二部教理,把它拿来当抹布!’祖师们如此狂言,好象是谤佛、谤法,其实不然,这就是要我们超越语言文字的执着,彻悟语言文字以外的真理。

《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段经义,好比我们坐渡船,到达彼岸的时候,即应上岸而去,不应再执守渡船不舍,若一定不舍渡船,带之而行,岂不成了累赘了吗?

所以各位同学,在真理的大道上,要把我们的知见、执着舍去,要于知见执着外去体会不偏不倚的本来真实面目。

四.依了义学不依不了义学 

这就是依究竟绝对的真理,不依各种方便的不究竟的方法。

佛教为适应众生根机,而有小乘佛法、大乘佛法之分,同时在大小乘佛法之中,又依各种法门而树立种种的专修宗派,所以佛法虽浩如烟海,但是修持法是秩序井然,也不致使行者眼花撩乱,而不知取舍。

佛陀告诉我们的各种修持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是适应众生的程度,适应众生的根机而设立的,但不能把这种适应程度和根机的方便法认为是究竟,最究竟者是与佛心相应,这就是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的方便。

在第四期佛学夏令营,各位同学来这儿过着的是佛化生活,这与你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上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我希望你们要来适应佛教的生活,因为我们无论学习什么事,都要抱着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佛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有一层神秘色彩的,你们大家来体会一番,看看佛教生活对我们的安身立命,究竟能有什么贡献?

很高兴各位同学来到这儿研究佛法,很感谢各位应聘的老师来到这儿授课。我们的教授,像会性法师,他很忙,暑期间到处有人礼请他去讲经,他都没有前往,而留在山上为各位讲八宗纲要。还有净空法师,他在台北有好几处讲座,这次也为了成就你们的学佛,而从台北赶来这儿给各位同学讲课。另外有从日本回国的慈惠法师,为你们讲授小乘佛教,还有慈庄法师、方伦老师分别为你们讲《八大人觉经》及佛法大意,希望各位不负众望,能于此短短的二周中,长养你们的菩提幼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星云大师《认错的美德》

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勇于...

最可怕的捕风捉影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在社会上的谣言是非,各种...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佛教词典】二种

凡种与圣种。据法华安乐行义载:(一)凡种,指凡夫之人...

【佛教词典】疟加持

(修法)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愈之法也。法令...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

不论在哪里,心变了一切都变

出世的心就是出离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来到世界的心...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问: 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东林原创漫画】夫妇间的解怨妙法

【东林原创漫画】夫妇间的解怨妙法...

何等是净佛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