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星云大师  2015/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健全,修持“五停心”,就能对治烦恼了。以下介绍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一、以不净观对治贪欲:我们的贪欲是怎么生起的?就是“爱”,有爱就有贪心。假如你有不净观,就能减低贪念。比方说:贪图金钱,想到金钱有时候会引人 犯罪;迷恋爱情,爱情会带给你负担、烦恼;你有美貌,美貌也只是带肉的骷髅。有了不净观,就不会受染污,你的贪美、贪爱、贪财之心就会减少了。

二、以慈悲观对治瞋恨:瞋恨是三毒之一,瞋恨心也是来自贪爱,所谓由爱生恨,人一有了贪爱之心,就想执取、占有,万一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生起瞋恨心。假如我们能用慈悲观来对治,就是我凡事给你欢喜,给你帮助,我就不会瞋恨你了。

三、以因缘观对治愚痴:人类由于不明白世间上的事物,都是因缘所成,因此产生执着。执着于我的亲人、我的财富、我的身体,因为执着,产生了无明、烦恼,这就是愚痴,这就是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如果你懂得因缘,就会知道众缘和合的奥妙,就能转愚痴为智能。

四、以数息观对治散乱:我们的散乱心,可以用数息观来对治。就是把心念集中在计数自己的呼吸上,从一呼一吸中,把我们的心安定下来。

五、以念佛观对治烦恼:我们的烦恼很多,烦恼主要来自于妄想杂念。假如我们能一心念佛,让一句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佛号在心中持续不断,就会达到一种无念的境界,就能去除烦恼,这就是以正念来对治妄念。

所以观照自己的方法有五点:

一、以不净观对治贪欲。

二、以慈悲观对治瞋恨。

三、以因缘观对治愚痴。

四、以数息观对治散乱。

五、以念佛观对治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推荐】释迦牟尼佛临涅盘时的几句叮咛

『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 波罗提木叉...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念佛是一生的事业

编者按: 2011年5月25日,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莅临庐山...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

要争气,不要生气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华北,在杭州经商的父亲于返...

【佛教词典】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观音之念诵法。...

【佛教词典】见佛闻法乐

(术语)往生要集所说十乐之一。往生极乐则常见阿弥陀...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