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降伏自心的秘决

如瑞法师  2015/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降伏自心的秘决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还会烦烦恼恼,不能够降伏自心呢?其中的原因,我觉得不是我们没有学到,而是没有做到。

我们诵过很多的经,要问佛法是什么,都知道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千经万论都是这首偈的展开说明。释迦牟尼佛的略教诫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意思:

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

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这就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学了很多,不能从佛法当中得到受用,不能对佛法生起无比的好乐信心,就是我们没有去修的。

一切经论所说,无非都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来转化我们的身口意,让我们止恶向善,净化内心的。佛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对治我们众生的贪嗔痴烦恼。众生有多少的心,佛就有多少的法,来教我们怎么样能够返妄归真。所以学佛法的目的一定是要依之而行才能得到利益。

就我本人来说,凡接触到一本经,或者善知识所讲的论,乃至于普通的开示,如果觉得当中哪些对治我的缺点毛病很有益处,我一定要把它记下来的。

昨天,我随手翻开索达吉堪布讲的《修心八法》,里面讲到,噶当派确卡哇格西,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修心八法第五首偈的后面两句:亏损自受,利益奉他。这与现在的翻译不一样。变成七言就是:亏损失败自己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当时只看到了这两句,心里就生起了无比的信心,于是发愿一定要求得此法。费了很多艰辛,乃至于当他见到霞日瓦格西的时候,当时霞日瓦格西尊者正在绕塔,他虔诚地上去请问道:您听说过朗日唐巴尊者的修心八颂没有?格西回答说:“我一生都是在修持修心八颂。不想成佛也就罢了,如果你要成佛,就是这个。”他马上跪下请求说:您能不能传授与我?夏日哇格西说: “你得一辈子跟上我,我才能传授。”

我们想想:一个修心八法只不过很简单的八首偈,为什么要他一辈子学?实际的情况,他学了六年。六年啊!什么都没学,就修这个修心八法。索达吉堪布说:“现在的人不要说六年,就是六天,他都会问,六天就这个?”

从中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修学当中的缺点毛病在哪?正如藕益大师说:末法时代的众生,什么都要最高的、最广的、最好的。但到实际用功上就不谈了。佛法需要老老实实地去学、去思维、去实行。因为修行,一定是脚踏实地的自家事,别人只能说启发你的信心种种,没有办法代替你。

不管学什么,一定要通过闻思修加以消化。比如说《无常经》里佛告诉我们:“世间有三种法,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我们通过思维以后,就能把它归到三主要道里面,无非是要让我们生起来出离心,而训练菩提心的方便。一定要有大悲心——慈心具足向人,悲愿无穷度生。也就是修心八颂里面要说的。

至于我们平时说参访善知识,弘老和尚曾经说过:你走到这个寺庙,请求善知识开示,这位善知识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欢喜顶戴。再去一个地方参学,那这位善知识还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你亲近每一个善知识,说的同样的话,但你心里都一次一次生起不同的觉受,那你是在真参学,在真修行。

我们每天重复地诵经做功课,如果天天的觉受不同,你是在修行了。如果今天上殿,明天上殿,都是在那不是昏沉就是掉举,那你没有在修行。

我们对吉祥经非常熟悉,经里说到: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这是佛给我们的教授,但是你修了吗?什么叫做恭敬?什么叫做谦下?什么叫做知足?什么叫做感恩?如果你真实地修过,对你的身心一定有所改变。你给人讲,给人感觉也会不同。反之,如果不是你真实的感受,那就只是一句话而已了。所以任何的佛法,都是让我们去修的,都是度我们过生死大河的船。

大家有缘来到五台山,能够离开名利的诱惑,相信我们都能真心实意、老老实实地修一回。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修行时常常会面临的两个问题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

心不受任何善恶的干扰,这才叫真修

我们修行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先进入寂静的观念,...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讲经说法的重大意义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

不气歌

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

忏云法师:打佛七的宗旨与方法

我们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脱死,了生脱死的方法在一心不...

【佛教词典】受食

(一)一般以僧众受檀越之施食,称为受食。[四分律卷十...

【佛教词典】说欲

比丘欲成受戒、说戒等僧事者,因有他事以致无法出席时...

国王的白发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原文】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