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星云大师  2017/04/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棵老树问道:“你们看这两棵老树,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如今,这两棵树一枯一荣,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荣的好!”

云岩答道:“枯的好!”

药山禅师看着他们,并未讲话,恰逢一位侍者从旁边路过,于是药山禅师便将他喊了过来,问他道:“你看院中的这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它枯,荣者任它荣。”

药山禅师面露微笑,赞许地朝侍者点了点头。

同一个问题竟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情清净淡泊,“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这则是深得禅宗意旨的达观自在之境:既然己心无染、清净圆满,那外物就顺应自然、各随因缘好了,又何必在意草木是枯是荣呢?那是它们自己的权利啊!所以有诗曰:“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花草树木的枯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昼夜的更替、四季的轮转,都是自然界里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与人的个人际遇联系,便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大多数人都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伤慨叹,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本无好坏之分,荣枯都好,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而已。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那么这种达观自在、清净污染的心境,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

从日常修行中得来。世人多羡慕禅师高僧的洒脱行径与自在心境,期望自己的心也能永远保持在自由自在的状态里。但是,大家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这样的心境必须通过坐禅和念经才能得到。其实,对于生活琐屑的凡俗众生来说,坐禅和读经一般只能让你获得暂时的安静,却不能为你带来永恒的安宁,更不用说真正的自在了。其实,修行是以你自己为主体,并在生活中一点点获得感悟的过程。这种过程,更多的需要我们将自心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自身的行住坐卧、喜怒哀乐里发现自性的清净无染;从天地的日升日落,阴晴圆缺里觉悟世间的无常与自然,从身边的有情众生、无情万物里体悟生命的缘起性空。那些行径洒脱的禅师之所以看问题透彻,行事活泼自然,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天地万物间,一点点修行领悟出来的。这不仅是参禅悟道的不二法门,也是指导生活的无上智慧。

从思考参悟中得来。达观自在的境界虽是与生俱来,但早巳被现实改变的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参悟才能将它拾回。正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并不是指根基太浅或者作恶多端的人,而是指求佛态度不端、自身不肯努力参悟的人。这种人就像是一座大果园的主人,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只顾欣赏或炫耀,却停止了一切劳作,荒废了摘取果实的最好时光。所以,要想达到心地清净,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一些芜杂的思绪、纷乱的念头想清楚、弄通透。通过这些思考,你不仅会发现自心的真实欲望与渴求,也会顺带参悟很多生活的道理。当然,思考参悟也不是盲目地空想与纠结,我们也要学会适时转变思路,时常换一种视角看问题。有时,一念的转变,就通向了智慧,也通向了安然和大自在。那位侍者能答出高妙的“枯荣随意”正是把“是枯好,是荣好?”这样的选择题变成了“我为什么要在意?”这样的问答题。问题的性质变了,答案的境界自然也会跟着变化。

从慈悲布施中得来。很多时候,搅乱我们清净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太过于在意自己的,隋绪和想法,这个放不下,那个不满意,自然会纠结于“这个好?那个好?”这样的问题。而慈悲之人,他们时刻想的都是众生,是别人的福祉。他们宁肯放下自己,也不在意别人对他的伤害。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去计棚口些琐屑的、无聊的问题。没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世界自然就清净了许多。“事无好坏,唯人拣择”日出有日出的精彩,日落有日落的美丽。不如做—个达观的慈悲之人,放下这些无谓的评判和选择,安心于众生的福祉,你最终会收获—个自在圆满的人生!

佛光偈语:

日修行,夜修心,生活处处有禅音;

悟自心,参自性,一念觉时心自静;

行慈悲,无挂碍,心自安宁任逍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改善生态环境要从心做起

由于人类日趋膨胀的物欲与自我中心主义,地球的生态环...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

圣严法师:如何面对消沉的人生观

问: 许多上班族因每日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象...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

宁静的真正意义

有个国王集中全国优秀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

对义工的六点建议

现在真是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上有许多可敬的义工,遍...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佛教词典】戒体

子题:心相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戒量、测思、得戒之因...

【佛教词典】千部论师

龙树和天亲二菩萨,都有千部论师之美名。...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

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如何才能使他走出困境

问: 弟子的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我忏悔、做善事,天天...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

佛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

打猎的果报

隔壁的刘某吆三喝四,呼朋唤友,赌牌下馆子,拉帮结派...

三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

【推荐】我们之所以造业,就是认为身体是真实的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这样一个造恶业的原因,是由...

法身当中的摄受愿力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但是...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