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会说不如会修的

宣化上人  2012/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三宝。信佛的人,必须念兹在兹,时刻莫忘三宝的慈悲喜舍,要抱着感恩想,要抱着难遭遇想。佛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遇着的,我们今生遇着了,若不努力,也就等于一个读书的学生,不好好读书,天天逃学,跑到外面去游玩,光阴都空过了。

所以,时时刻刻地,我们应该如对佛前,如临师保,不可以有丝毫的茍且、懈怠、躲懒偷安;如果能这样,可以说是精进波罗蜜。我们精进,要身也精进,心也精进。身精进,要勤修戒定慧;心精进,要息灭贪瞋痴。

佛教所讲的道理,我们无论抓住哪一个法门,都要拳拳服膺,依教修行,那谁都可以成佛的。哪一个法门都是不二法门,都是第一义谛。所以,我们不要说学显教,学来学去,觉得没有什么成就,就往密教里头跑。在密宗里头又学来学去,也觉得没有什么感应,又往教宗跑。学教学了一个时期,也觉得不够我所学习的,于是就跑到禅宗去。禅、教、律、密、净,每一宗都学过了,可是每一宗都只学个两天半,三天都不够,就没有恒远心,喜新厌旧,结果你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把这一生的光阴都空过了,乃至于到临命终时,哪一个法也没修成。就因为东跑西跑,把时间都花费在跑路上,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

就拿听法来说,虽听得很多,但是明白的很少;或明白的很多,但能实行的很少。

所以我常说:会讲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行的;会行的,不如会证的。

会讲的人,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可是不去实行,没有躬行实践,这叫「说食数宝」。就好象那个石头人似的,石头人会说话,可是不会走路,因为它是石头。

所以说:说得好,说得妙,不能行,不是道。

会听的人,怎么样会听法?就是: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

这个说法的人,横说、竖说、尘说、剎说,说来说去,你都听得是妙不可言。但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而会听的人,听是听明白了,可是不如去躬行实践来得更有效。就好象吃的东西,它营养再充足,味道再好;而你只念食谱,念来念去,也没有吃到口里,那也不是你的。

会行的人呢,如果你又会听,又会行了;可是单单去行去做,还没有毕业,就像读书,你入了学校,把书读好了,可是还没有毕业,没有得到文凭,这也是不圆满。所以说会行的,不如会证的,你证得这个果位,比说食数宝好得多。因此才说﹕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圣严法师《苦修》

编按:许多禅师的法名与高山、雪有关,这是因为禅师通...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宣化上人:守戒律

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教徒应该打起精神,立金刚不坏...

宣化上人:杀生因果难逃

各位善知识,世界上最厉害的果报,就是杀生。今早有越...

宣化上人: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淫欲心重要修九想不净观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

【佛教词典】三性种子

【三性种子】 依善等三性说,有漏种子中包括有善种子、...

【佛教词典】饿鬼三障

指饿鬼于饮食上所受之三种障碍。据瑜伽师地论卷四所载...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念念向内去找原因

我有一个搞学术的朋友,他谈到中国人好像缺少原罪意识...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

问: 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 ...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四十八大愿——(第48愿)即得诸忍究竟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