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为什么没有见到佛?

宣化上人  2011/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这个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佛既没有一个形相,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示现。因为众生有分别好或不好的心,佛为了要使众生发菩提心,所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增加其欢喜心,增加其信仰心。这是善巧方便的法门。

男人想找个美丽的女人做太太,女人想找个英俊的男人做丈夫。这就证明人人欢喜美的,不欢喜丑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都希望有个漂亮的太太或者有个潇洒的丈夫,这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的事。

有人说:「法师讲经,为什么讲这个?」你说不讲这个,那要讲什么?古人说:「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这个世界上,只有男女两个人。有了男女,才能造世界。在这里要特别声明,这对男女,不是亚当和夏娃,也不是天主用泥造的男女,来到这世界。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由夫妇组织起来的。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兄弟、有人我。男女就是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是自然的道理。

我们修道要返本还原,男人修道,应由「离中虚」,返回到「干三连」上;女人修道,应由「坎中满」,回到「坤六段」上。干代表男,坤代表女。男人要返回到童男,女人要返回到童女。男人要好像善财童子,女人要好像龙女,他们都是童男童女,已经返本还原了。我们修道也要这样,保持童体,这样便容易证得清净法身。

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有善恶,有美丑,有是非,有黑白种种的问题,所以佛随顺众生的心,而示现种种身,令众生见到佛的身,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是随类而化身,众生心水净,佛便现其中。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佛身?因为我们的私欲太重,无明太重,所以智慧不现前;心水混浊,有佛也不现。

无明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有无明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愚痴,有愚痴就是黑暗,有黑暗就无光明,无光明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见不到佛,这都有连带的关系。想要见佛身,必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样佛身自然现前,来为行者现身说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梵天问道

有一天,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大梵天主从天而降,来到...

太善良会被欺负,该怎么办

问: 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

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问: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宣化上人:四摄法

浅言之,善知识就是有智慧的人,恶知识就是愚痴的人。...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

宣化上人:人为财死的秘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为己任

你们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赚大钱。那是为...

【佛教词典】讲经

(杂语)讲说经典也。僧之讲经,始见于晋书。鸠摩罗什...

【佛教词典】三正

又称三中。系三论宗所立,乃该宗破邪显正教义之解说。...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

道证法师:念佛人唯一的障碍

接着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

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

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问: 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

往生后乘愿再来的菩萨会不会迷失呢

问: 请问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无量无边,按大乘说法...

让地球休养生息

日本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让人们不由得不将关注点转向...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问: 佛弟子对于恶势力、恶现象、坏人坏事应该是嫉恶...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