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皈依三宝要守戒》

宣化上人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天你们各位都正式皈依三宝和皈依戒,本来在佛教里,一般只皈依三宝没有皈依戒。因为佛入涅槃,一切众生都应该以戒为师,所以现在给你们说皈依的时候,顺便也要皈依戒。什么叫“戒”呢?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佛教徒很多都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入主出奴,入附出污。”那么有的时候就跑各处打游击去,今天信了一 贯道,明天又信了二贯道,后天又信了三贯道,大后天又信了四贯道,再后天信了五贯道,信来信去,可是不知道自己就跑到地狱去了!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宗旨,各处打游击,各处想要找便宜,结果你喜新好异,又是学什么鬼鬼祟祟见不得天的这种道,所以就跑到饿鬼趣里头做饿鬼,跑到地狱里受苦,跑到畜生里去遭报应,自己还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可怜的事情。

我们今天皈依三宝,第一个是皈依佛。“皈依佛竟,宁舍生命”,我把我这个身体和生命都可以舍弃了,可是我不能再去皈依这个天魔外道,自在天魔。自在就是所谓快乐,就是所谓天国、地国这些个,你也没有去过,他就用这么一个名称,把你诱惑得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啊,

入马腹,出驴胎,阎王殿前几度回,始从帝释殿前过,又到阎君锅里来。

这六道轮回很危险的,你各处打游击,打来打去就打到那个傍生里去了。所以宁舍生命,也不再皈依这个自在天魔。

天魔外道他就说他的怎么好、怎么好、怎么好,尽是自我夸张,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说我自己又是什么什么,我自己又是怎么怎么好;你信我这个道,又怎么能即身成佛,又能立刻开悟,你不用修行,也不用持戒、也不用断荤,也不用离开女人,也不用离开男人,就可以修行了,就可以成佛了!又修这个法、那个法的,把你就弄糊涂了,说:“哦!这个这么好啊!”所以也就往那个地方跑了,跑来跑去就跑错路,就不容易回来了。

所以不能贪便宜、不能贪自在、不能贪快乐、不能贪享受。皈依三宝,要“守本份而安岁月,凭天理以度春秋”,不要投机取巧、谄媚,不可以这样子,所以不可以皈依自在天魔。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皈依佛大智慧者,这是我所应该尊重、所应该恭敬的世尊、佛。

这皈依法呢,也是宁舍生命。我们皈依法竟了,把我们这个生命舍了也可以,可是我们不再去皈依外道典籍。外道典籍就是外道所流通的书籍之类的,它的经典、它的书、它的学说,这不皈依它,也就是不看它的;你连看都不看它,那何况能皈依呢?所以不能看外道的书。你皈依正法就不能看邪法的书,那外道的书都属于邪法。

所以各位要知道,不要皈依三宝之后,还糊里糊涂的,见着个土地公也叩个头,见着这个牛粪也叩个头,见着这个狗粪也叩个头,真是可怜了!所以你不能去看那些外道的书,凡是外道的书都不可以看的。

这皈依僧呢,是要皈依十方贤圣僧,不要皈依邪众。所谓邪众,就是这一些个旁门外道;你若皈依它,你也跟着它堕地狱的,所以不可以皈依。你要皈依什么样子的僧呢?皈依清净福田僧。为什么要皈依僧呢?因为法赖僧传,你皈依僧了,才能明白佛法;明白佛法,才能成佛。

所以你皈依僧,不要皈依邪知邪见那些个邪魔外道,又听他说他有什么好,又说他眼睛会放光、鼻子会说话、耳朵会吃饭,这简直地都是妖魔鬼怪才这样子嘛!一个人为什么眼睛要放光?为什么鼻子会说话?为什么耳朵会吃饭?你想这不是个妖魔鬼怪是什么?实际上他也不会,不过他要这么欺世骗人,就这么样讲。所以你们各位皈依三宝了,要有正知正见,不要还有邪知邪见。

皈依僧,什么叫清净福田僧呢?清净就是没有染污法。什么叫没有染污法?他就是教你怎么样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谁若能持银钱戒,那是真正的清净福田僧。就是他身边有钱,他也不要钱,他也不知道这个钱是怎么样好?所以你若给他一点钱,他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个就是有问题了!那么他若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供养他,他也是这样子;你不供养他,他还是这么样子,他对人不会见着有钱的人就谄媚,见着没有钱的人就看不起,这就叫清净福田僧。你们要认识清楚,不认识清楚这一点,那么你们始终是迷的。

然后要皈依戒,皈依戒就是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心里也不可以起恶念。

有人说:“那我心里常常起恶念,怎么办?”

起恶念,你慢慢把它减少了,不要随着它,不要这个念头来了,说:“哦!我要杀个人。”“好,你快去杀去!”这就随着那个恶念转了。这个心里想:“哦!他有一个钻石,值多少钱,这是很稀有的宝贝,我想法子把它偷来。”这都是恶念。

总而言之,心里不起这个邪念、也不打男人的妄想、也不打女人的妄想,男女都不互相打妄想了,这就是正念。互相在心里打妄想,这都是恶念,都是邪念,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还是方才那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能这个样子,这就是皈依戒了。

皈依戒,你久而久之,积功累德,就开大智慧,真正得到圆满智慧、圆满福报,那就是证得佛果,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了,然后你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这是我们人皈依三宝一个最初的条件,我们应该要知道。不要皈依了之后,还在佛教里造罪,这儿钻、那儿钻地找机会,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是大错而特错!那么现在我讲的话你们都懂吗?(众人答:懂!)

要本照这四弘誓愿去做。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想一想,我们度了众生没有?如果我们没有度众生,我们有没有度了自己?怎么叫度自己?我们皈依佛了,是不是做一个真正的好佛教徒?是不是在佛教里头,指佛穿衣,赖佛吃饭?是不是藉道骗财?是不是在佛教里头混混骗骗的?我们若是这样子,不单不能度众生,而且将来自己也会跑到地狱去,这是第一点我们要知道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来影响众生发菩提心,我们也不怕少,就度一个众生,以后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由少而多,那么这样去度众生。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我的烦恼、我的臭脾气、我的牛脾气、我的狗脾气、我的猫脾气,有没有断?我是个人性,还是个畜生性?我是懂人性?是不懂人性?我这个烦恼愿不愿意断?我若不愿意断,那么我对四弘誓愿,就没有做到圆满。所以首先要断烦恼、去无明;你能断完烦恼,去无明,那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所以不要有脾气。

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学了没学?我是不是天天看黄色的小说呀?我是不是尽看那一些个谈情说爱的小说呀?我是不是尽看那一些引人想入非非的小说啊?我是不是没有研究经典啊?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不是把宝贵的光阴,都用在那个没有意义的时间上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这个法门,学法门之后,我们为什么呢?我们就要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成了没有呢?我没成!没成,我想不想成呢?我想要成,就要发大菩提心,勇猛精进,有进无退。这个样子,我们才能以四弘誓愿的这个力量,来支持我们的行为,到无上的正等正觉,佛果菩提。你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自甘堕落,虽然皈依三宝,可是你没有真正知道三宝是怎么回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宣化上人:不可以随便显神通

摩诃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世尊多次警告他,不...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心经》能破三种障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

气功,神功,鬼功

现在全世界到处都讲气功,可以说是一种时髦的东西,所...

【佛教词典】汝霖良佐

日本临济宗僧。远江(静冈县)人。早年出家,遍游讲肆...

【佛教词典】行布门

(术语)菩萨之阶位,初后相即,谓之圆融,初后次第,...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专访净旻法师:出家人,大丈夫

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投入到大觉法王的怀抱...

念佛的同时也要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吗

问: 请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忆佛念佛,现前...

一钵饭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初学者怎样保持道心不退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