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漏尽通

宣化上人  2011/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来度一切众生。'徒弟这么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啊!'

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我应该来背著行李。'于是就把徒弟所背荷的行李全都自己来背著。

走了一段路,徒弟又想:‘舍利弗刚行菩萨道,就有人向他化眼睛,挖出左眼,人家反而不要,还说不对,说要的是右眼。唉!菩萨道真是难行难忍,我还是不要修菩萨道好,还是去修阿罗汉法,做个自了汉算了。'

罗汉师父又即刻知道徒弟的心念已从大退小,故把行李全都交还徒弟背著。这徒弟背著行李没多久,又发起菩萨心来,罗汉知道,又把行李衣单接过来背著。

这么一接一给,把徒弟弄得莫名其妙,而问道:‘师父!您一下子要背,一下子又交给我,现在您又拿回去背,这不是很麻烦吗?'

罗汉答道:‘一路上,你先发菩萨心,回小向大,所以行李应由我行罗汉法的人背负。过一阵子,你又回大向小,不修菩萨道而想罗汉法,所以行李仍应交由你背负。现在你又发起大心,这些行李又应该我来背负。'

徒弟听了之后,知道自己的师父是真有来历的,于是他就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

在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他还未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讲明只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人才可以参加。而阿难只证到三果地位,所以大家不让他进去。他站在门外焦急万分的想:‘怎么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我都记得。

但现在只因我未证得四果,而不能参加结集经藏法会,这怎么办?'就在这一著急之下,他即刻证得四果阿罗汉。于是他喊道:‘我现在已证得四果了,你们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吧!'

里面的大罗汉们就说:‘你若证得四果,又何必要开门才进得来呢?从钥匙孔就可以钻进来嘛!'阿难一听,想:‘对啊!何必要开门呢?'于是他就运用神通从钥匙孔钻身到里面去。

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出是不需要开门的。若有人说已证果,但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就可知道那人是打大妄语,说假话。

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够诸漏已尽,烦恼就是漏,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漏。生出烦恼即是向下漏,名有漏,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去。所有一切的毛病、欲念心、贪恋美味、悦音、洋房、汽车等等,都叫漏。

你所喜爱贪著的,或放不下的,都叫漏。所有的恶习气怪毛病,如喜欢抽烟、喝酒、赌博、找女人,这都叫漏。女人喜欢找男人也一样是漏,女人每月都有月经来,所以女人漏得更多。

男女放不下淫欲心,这叫最大的漏。我们人的身体就叫有漏身,眼、耳、鼻、口、大小便处都叫漏。明白的讲,你心里打妄想,保持不住自己的精气神,这就叫漏。

这些漏就好像瓶子的底有洞孔,装多少水就漏掉多少,做了多少功德就漏多少。诸漏是太多了,数也数不尽,其实还不只八万四千种。可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已尽'不是说已经漏完;而是已经完全没有漏了。

不是说漏完了,就叫尽;而是根本已没有漏,根本就不漏了,这才叫‘漏尽'。所以大家看经文要特别清楚明了这个意思。

漏尽通就是诸漏已尽,要证到四果的罗汉才能得到。现在这些万二千大罗汉们,都是诸漏已尽,没有一点习气毛病的圣人。

这些大阿罗汉们,因为都已得到漏尽通,所以无复烦恼。‘无复'即是不会再有的意思。他们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生死已了,所以无烦恼。烦恼究竟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那么多,八万四千种是太多了,故把它们总括起来即是无明。

无明生出所有的烦恼,分类成三种,就是贪、嗔、痴三毒。这三毒把所有人的佛性都遮盖住。我们从无始到现在,所以还未成佛的原因,就因有这三种烦恼。

三毒把人毒得醉生梦死,总也不能返本还原,恢复本来的真面目。但是若修三无漏学——戒、定、慧,就可以灭除这三毒,恢复清净。

戒:就是止恶防非,对治贪心。贪心就是贪而无厌,不知满足。野心大的当政者总想吞并掠夺别国的土地资产。贪婪的人则常希望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归为己有。

有了贪心就会生出邪念,而去贪不应得的财宝物质。为何会生出贪?即是不懂得戒。戒是止恶防非,叫你知足知止,不要妄贪。你能守持戒律,就可以战胜这个贪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无生、杀贼、应供。这以下会说明。...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地藏菩萨的28种功德利益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

清理七情六欲的绊脚石

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我们修道,一...

宣化上人:不可以随便显神通

摩诃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世尊多次警告他,不...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

【佛教词典】病比丘随其解行而赞叹

亦名:为病比丘说法劝善 子题:兰若病比丘劝善法、阿练...

【佛教词典】担板汉

禅林用语。本指背扛木板之人力夫,以其仅能见前方,而...

【推荐】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

【推荐】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

《大悲咒》的相貌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

吃亏是做人处世成功的不二法门

尽管有一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数的人仍...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