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果煜法师  2017/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变。但是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行开始的。

先松再紧

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几人?我很怀疑!

松与紧的对比,可以用“上发条的钟”做譬喻:发条愈紧,愈往内收,愈收愈小。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就像上发条,愈上愈紧,愈收愈小。但怎样上发条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紧只是一面,放松则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紧,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这像翘翘板一般,这边上,那边就下,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而另一边不下。加紧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习性而言,要先会放松,才能加紧。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紧,而是如何放松。

无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但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要放松,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切无心!以下且以四项说明:

首先、身体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这是不对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因为结手印,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看有没有那个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时,会有酸、痛、冷、热等异常现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无法放松;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过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宽松!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对抗酸痛,因为既有对立的心,便不可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现在人多,天气又闷热,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会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录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气当然不好。既然你来了,且已进了禅堂,就要去接受现前的状况。天气热,空间狭小,这虽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转。有些人还会因为周围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烦恼心。其实,初学者都是这样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乱;但坐得好坏,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响。另外在这里打坐,可没有在家里舒服习惯。虽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对治我们的习气。在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这里不好,它只是与你的习性不相应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怀念家中的光景。还有一些人会对监香法师有意见,他话讲得少,会有人嫌他太冷漠;话说得多,也会有人嫌他噜嗦。再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所以这些外境,不管天气或人,要尽可能不受影响。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当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却因害怕妄想,讨厌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实妄想可说是自己向来的好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它便与你打成一片;而现在要打坐了,就把它当成魔鬼,这实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来的,故不要敌视它;只要不理它,继续数息。则妄想既自己会来,也会自己走的,不需要与它对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绝无妄想;其实这才是大妄想。我们应该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如把标准定得太高,则妄想一来,就觉得被打败了。若以这种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会有进步。妄想起落时,就让它自己来自己去,顶多把它当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当敌人、魔鬼。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虽不免会有,但重点在于怎样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会赖着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错以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这其实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个人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因此,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受,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到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赶快给它贴标签,是初禅?还是二禅?坏境界!赶快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相应。

心无所行

因此,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行是行动,手动脚动,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讲“受想行识”,以意志去抉择我们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别、不造作。故修行若有进步,必是从“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该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该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怀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紧处其实也是最松处,方法用到最后,虽有方法而不觉得有方法可用,这是最后的统一状态,即所谓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讲的,偏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来调松紧。如果是以参话头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当别论。希望各位在这三天里,还是以调松紧的要点来专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使过去听闻的佛法──闻思的种子,在心中产生统合作用。过去听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没有力量;但经过一心一意用方法后,这些分散的种子便能由凝聚而统合。在统合的当下,将会有茅塞顿开的觉受,这也是从紧而松的体验。不过,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愿意说得太多,希望各位还是用渐进的方法来用功,妄想杂念消除了,该来的迟早会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临终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净土宗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的力量出现,且缺...

星云大师《命运靠自己》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

【佛教词典】宗赜慈觉

宋代净土宗、云门宗僧。襄阳人,俗姓孙。谥号慈觉大师...

【佛教词典】高丽藏

(杂名)高丽国雕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净土念佛法门,虽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么人都能修,...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

永远布施欢喜心

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

思慕净土,莫再彷徨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轮转。生而为人,...

爱别离怨憎会,实在苦不堪言

什么叫爱别离?相爱的人,结果分手了,这个时候也很痛...

随遇而安,时时快乐

有位心理学家说,年薪两百万的人与年薪一百万的人的最...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