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2014/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间谋事业,往往能建大功,成大器,四海闻名,名垂青史。印祖是这样说的:“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印祖主张的摄耳谛听念佛,实则与他极力推崇的十念法念佛,是并行而修的。摄耳而听自己的十念法,妙在不分男女老少,不受时空制约,而能摄心得定,入世则成就大业,出世能了脱生死。因此,学佛的,未学佛的;皈依的,没皈依的;修净土的,修其他宗门的,都能从此简易快捷的行门中得到大利益。

印祖在其《印光法师文钞》中,教以摄耳谛听之要领,行十念法念佛的地方极多。印祖透露,谛耳而听,十念计数念佛,他亲自试验,觉得非常稳当有奇效:“(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什么是十念计数法呢?文言文的量词和白话文的量词略有不同,比如文言说“读经一部”,换成白话文就是“读经一遍”。文言说“十念”,白话文就是“十声”。具体到“十念法”念佛行门,通常有三种方式:

(1)一口气念十声,或每一口气念一声,连续念十声,不再念了。这个十念法适合工作忙的人,或只将念佛作为附加功课的人。

(2)一口气念十声,连续念满十口气;这个十念法适合将十念法作为定课的人。

(3)一口气十声,或一口气三声、五声不等,连续念满十口气,接着又来连续念满十口气,力所能及,如此不间断念下去,这个十念法适合专修念佛法门的人。

印祖解释十念计数法的说法是:“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十念计数法的要领在于摄耳谛听。印祖说:“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以耳根先摄住舌根和意根,然后以这三根而摄其他三根(鼻根、眼根和身根),一根摄,而六根摄。印祖指出,都摄六根,下手在听:“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印祖教人念佛,从来是以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理论依据,化导而为行门,直教人始终注意自念自听。印祖说:“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

印祖跟善导大师一样,都不主张观想念佛:“念佛必须摄心……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印祖说:“若欲摄心,则当谛听。若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自然心不至于大散。虽不作观,亦同作观。若心不能摄,观境不清,理性不明。妄欲得生上品,任己意以作观,则着魔发狂者多多矣。”印祖说:“摄心念,为上中下共修之道。其得益则随人而分大小。作观,则不知所以然者,断断不可盲修,以其或致着魔也。”印祖说:“只求心归于一,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常想见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听,决不至起魔事。”

念佛不受时空限制,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正因此,念佛切须恭敬,心无诚敬,念佛无功。印祖教导说:“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袴。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不要忽略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

我讲一个念佛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公案出自《念佛法...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乱

问: 念佛不能专心,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怎么办? 大...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这样共修是否不符合净念相继

问: 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

【推荐】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人在天地之间,藐乎小尔,何以与天地并称,谓之为三才...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

【佛教词典】般若十种利益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

【佛教词典】似因

梵语 hetv-ābhāsa。因明用语。为因明三似(似宗、似...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

如何放下烦恼

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

星云大师: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

从改变自己开始

小琴觉得这个世界太虚伪了。在别人看来,小琴很幸运,...

思惟罪业后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业之后,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厌贱: 对于...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