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印光大师  2015/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

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念观音可得往生西方吗

所言念观音求生西方,有何不可。不观楞严云,求妻得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

(1) 立志如山,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

【佛教词典】无为不立蕴

【无为不立蕴】 p1074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六页云:问...

【佛教词典】健陀

(杂语)又作乾陀、干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

只要多说一句话,就能种下很多善果

经常会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两舌与恶口为何都是重罪

我们看这个天人的口业有四种,我们请合掌先念一遍: 四...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