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2016/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敦伦尽份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份的义务。

伦理道德是我们的行为轨范,该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该作的一定要坚决不犯。法律只是伦理道德的最低底线,触犯法律,必受罚惩。邪恶的思想意识,未及触犯法律的小过,法律并不追究,但要受到道德的评判。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提三纲五常为行为准则。佛教也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提出五戒作为行为道德准则。不杀生与仁相通,不偷盗与义相近,不邪淫与礼相通,不妄语与信相通,不饮酒与智相通。

总之,要作一个好人,人生活得有意义,首先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本分。这就是敦伦尽份。

二、闲邪存诚

闲是制止、防范的意思。邪指邪恶,行为上不作恶事,思想上也不起邪恶的妄念。存就是保持,存养。诚就是诚意、诚信,保持正确的信仰观念。闲邪存诚就是熄灭执着,伏断贪嗔痴见思烦恼,保持正念。妄想就是颠倒梦想。一般的凡夫有四颠倒,又叫四倒:

(一)以无常为常:物质是永远运动变化不止的。精神也是运动变化不止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人有生老病死,要想永远青春美貌,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人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的假体,是暂时幻有的。我们却认为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身体,认定有我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一切以我和我的利益为中心,把自私自利放在第一位,而大造恶业,因此长劫沦落六道,长时受苦报不止。

(二)以苦为乐:我们常贪五欲:财、色、名、食、睡,追求钱财,美女,名誉地位,贪享美食,闲散贪眠,自以为是乐事。表面上我可以暂时满足我们在生理、心理上的欲望,但实际上多是在造恶业,为堕入三恶道创造条件。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病是吃出来的。享用美食,饱了一时口福,可跟随的是百病缠身,寿命早耗,真是以苦为乐呵。

(三)以不净为净:我们的身体是众缘和合的,是由食物营养的,但如将青春美丽的一张假人皮剥去,人人都是同样的骨血之躯。天天排泄的大小便、汗液、唾沫、鼻涕都是细菌万亿的脏臭废物,都是非常不清洁,不干净的。而我们总爱追求外表美,却不注意思想品德的内在美。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看得过重,就是颠倒妄想,心灵不美的人,外表也不是真正的美。

(四)以无我为我:佛教主张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离而灭,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叫缘起性空。作为人也是因缘和合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因为无常,所以无真我。我有主宰的意思。我们对人体本身是作不了主的,这叫人无我。一切事物也不是神仙上帝可以主宰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它自己的运动变化的规律的,这叫法无我。所以佛教不承认神鬼上帝可以主宰人们的事,而主张自作自受,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善恶业力,才是人的生死变化的推动力。而人们总是认为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常以私利为目的造下很多恶业,而必受恶报,甚至沦入三恶道苦海,受无尽极苦。

四颠倒是邪知邪见,违背八正道的都是邪。我们要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必须止恶止邪,而以真诚心,平常心,顺应心对待一切事物,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死。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什么是善?一切维护众生的利益,造福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思想言行都是善。什的是恶?损人利已是恶,损人不利已是大恶。利人又利已是善,利人不利已是大善。

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教的定义。佛教是止恶扬善的教育。我们对一切损害众生的恶事都不能作,“莫以恶小而为之”,即使是小小的恶念也不起,小小的恶事也不去作。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我们都要去作好,“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是小小的善事,就不去作。

佛教认为人们应作好十种善业:

1、不杀生:不杀害一切众生,包括虫蚁动物等,绝对不能杀人。一切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绝不可去剥夺他们的生命。杀生是大恶,尤其是杀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是必堕无间阿鼻地狱的五逆不赦的大罪。我们应该戒杀而护生放生,这才是善业。

2、不偷窃:不随便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偷窃钱财,偷窃名誉、非法谋取地位,制假诈骗等等都是恶。不偷窃而行布施,就是利人的大善。

3、不邪淫:不与非正式夫妻关系的异性发生行淫行为是善,否则就是恶。

4、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说他人过失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不两舌而说调和语。

5、不恶口:不骂人,更不破口骂人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关爱语。

6、不绮语:不说无意义的下流话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正当的有益他人之语。

7、不妄语:不撒谎不骗人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说诚实语。

8、不贪:不贪财物美色而据已享受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真正的得。

9、不瞋:不对人间事物和他人产生嗔恨心,不生气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慈悲博爱,心地柔软和气。

10、不痴:对因果深信不愚痴,对佛言祖语深信不疑,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习佛教,启迪般若大智慧。

十善业是从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扩展而来的。

有人提出全球的道德伦理就是:“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从佛教的五戒来的。只要我们守好了五戒,就可以保人身,而不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佛教认为每守一戒有五个善神守护,全守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守护,自然可以消灾难,保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头脑发胀时,可以观想眼前一片绿地或清水

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两个七马上就结束了,大多...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

【佛教词典】精进增上三摩地

【精进增上三摩地】 p1274 瑜伽九十八卷六页云:复有苾...

【佛教词典】中道观

(术语)天台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而断无明之惑也。四...

福报是从众生身上得来的

有的人会说。我很穷,根本没东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掐珠记数念佛

【原文】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佛学漫画】隐元禅师

前有鉴真不远万里,六次渡海,后有隐元不畏高龄,在异...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

星云大师: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

众生颠倒,往往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若无代表正义的韦...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