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印光大师  2017/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一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

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当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怀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

《印光法师文钞》·初机净业指南序

白话译文:

有人问:“阿弥陀佛,安居极乐世界。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个世界中念佛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为何可以用自己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一切念佛众生呢?”

答:“你怎么能用凡夫的知见推测佛的境界?姑且用一个比喻来消除你的疑惑。一个月亮挂在天空上,地上所有的河川都会出现它的影子,月亮有何用心要那么做吗?天上虽然只有以个月亮,然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会映现以轮明月。甚至小到一勺一滴水中,也无不各现全月。而且江河之月,以人看它,则有一月对着这个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它,则无不各有一月对着每个人。

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行走,则月也于所行之处,总是跟着每个人,不管去什么地方,远近都是一样。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也安住不动,对着每个人。但只有谁清澈宁静月亮才会显现,水浑浊动荡就看不见了。月亮是没有什么取舍的,不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水浑浊奔腾,没有办法让它的影像出现罢了。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若心不清静,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亮虽然不遗万物而自当照临,而它的影像却无法显现于水中。月亮是世间的色法,尚且有如此之妙,何况阿弥陀佛,烦恼和惑业都已灭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体量容纳周遍一切法界呢?

所以,《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无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际上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使因缘成熟的众生,看见他来此接引以往西方。有这种疑惑的人,不是一、两个,因此说明大意,让大家产生正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推荐】愿力变事实--往生者的托梦

在肿瘤科当医师的时候,我总是拜托总机小姐白天上班看...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关于宋儒辟驳因果轮回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

如何对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

【佛教词典】治心病

治心病亦二:   一、粗 谓真实修行。亦二:    ...

【佛教词典】北天竺

古印度五天竺之一,相当于印度西北方之诸国;在玄奘大...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沉香木

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到大海里去采取沉香木,经过了...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

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

凡是修念佛法门的,一定要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念佛...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肉食与素食者巅峰对决:吃什么才对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厨TimLove走访了CNN的5对5热坐,并...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身病心不病

佛陀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的鹿园弘法时,一位名为那...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