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印光大师  2019/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

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

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如诚法师白话译:

娑婆世界,是一个大的冶炼洪炉。能受得了烹煮锻炼,就不是这个世界当中的人了。受不得烹煮锻炼,那么这个烹炼的大冶洪炉,反过来成为毒器,成为苦具。这是在于每个人能不能自己得到利益罢了。

同室的妻子,固然应该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委曲宛转地,为她开导佛法的道理,令她的心里知道,有是非的标准,判断可以与否。那么她的心识在不知不觉之间,渐渐的熏染而有所转变。等到她愚痴傲慢的心性发作之时,如果可以对治,就用至理名言,心平气和的来对治她。否则就任随她,一概都置之不理。

等到她气消了,再心平气和,来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久而久之,她就会随着被感化。如果用强行蛮横的手段,这一定不合适。因为她有所仗恃,(所仗恃的,就是她的子女。)又失去儿女观察学习父母法度的训导。

念佛,要时常当作将要死了,将要堕地狱的想法。那么不恳切,也自然恳切;不相应,也自然相应了。以怖畏受苦的心来念佛,就是出苦的第一妙法。也是随缘消业的第一妙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怎样解决家庭感情的痛苦

问: 请问师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么解决? 仁炟...

六德贤妻与五好丈夫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贤惠的妻

一个家庭里,丈夫要能干,妻子要贤惠,才能共创幸福的...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释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与父亲净饭王 《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道德仁义,本来是我们自...

印光大师: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

【佛教词典】不空金刚菩萨

(菩萨)胎藏界苏悉地院之一尊也。...

【佛教词典】二种非器

指二种不能听闻华严经之根器。据华严经疏卷三载,佛说...

【推荐】第三世怨的结果

净土宗祖师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对净土法门产...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生活篇》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 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五辛为什么不能吃

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海底龙宫正入甚深禅定...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怎样断烦恼

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肉食与癌症结成死党

1976年,美国成立由参议员乔治麦高文主持的营养与人类...

佛陀证得的四种无畏

四种无畏, 第一是一切智无畏。 一切智就是不是那个声...

被责骂也是一种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