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证严法师  2011/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够好。

以谈话为例,我们要把音量控制得宜,以彼此的距离来衡量音量的大小,通常以让对方正好听得清楚为最恰当。若声音太小,使听者无法听清楚,这是不尊重;如果彼此相距不远,可是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不只是无礼,也会吵到别人,这就是没有修养。想想,连讲话的音量控制都有这么多学问,何况是其它的动作习气呢?

人们常会随着自己的好恶之心待人。若对某人有好感便赞叹他,即使对方有缺点也会帮着掩饰,只说好的一面;若对某人没有好感,那么即使对方再有才干,也可能视如不见。若是知道对方有一点点缺失,就紧抓住这个机会毁谤他。随着欢喜或厌嫌所表现于外的言谈,就是所谓的「口业」。口舌是传达人们思想心念的关卡,一般人的开口动舌,大都是在谈论是非,不可不慎!

《四十二章经》中提到:「人有二十难」,其中有「不说是非难」。凡夫不谈是便说非,要人们不说是非实在很难!佛陀又说:「大道无言说。」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的。就如我平时说给大众听的道理,是不是最正确的呢?若想想这句话——「大道无言说」,那么我平时所讲的也不是最究竟的呀!不过,有很多事情还是必须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如何传达彼此的感情呢?修行就是要修到言谈之间,能使每个人「气能和、心能定」;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学道。

《庄子》一书中,有记载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名为「泰清」的人,去访问「无穷」。无穷是位有道之士,泰清问他:「听说您道行高深,上知天文、下彻地理,请问何谓天之大道?」无穷回答:「我不知道。」

泰清大失所望,辗转向另一位得道者「无为」请教:「天之大道,你是否了解?」无为回答:「可贵可贱,可大可小谓之『道』。」泰清听了并不满意。

于是,他又再去找一位叫「无始」的人。泰清详述自己的访道过程后,便问无始:「他们一个说『不知』,一个说『知』,到底哪一个才对?」无始回答:「知即不知。知是浅显的道,不知是深远的道。真正的道,不是用言语所能宣说的;天地宇宙的真理,实在无法说尽,能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范围而已。」

由此可见,有道者对听和说并不刻意去表现,他无所求,因为并不是光靠声音言说就能道断一切。平时讲话若无法传达很透彻的道理,不如不讲的好。

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交流要格外小心,注意自己对人是否有平等心;如果心有所偏,往往好的会被说成坏的,坏的则被说成好的;这种偏见之言,会导致别人对被批评的人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对人的看法要很公平,不可随着自己的好恶来议论。

此外,如果是自己所不知的,却偏要说知道,那就是不量己智。这样不但会让人嘲笑,而且常会说错话。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多用心,不要以为开口动舌很简单,心想;我又不是骂人,随便说说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因为道在口中!

佛陀在「人有二十难」中说:「不说是非难。」如何把此「难」转为「不难」,端看我们个人的用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培养说话的技巧

将我们的舌头视为仆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是主宰舌头...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证严法师:最健康的人生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

人为什么不能将爱放大一点

曾经有一则新闻,嘉义有一位喜好钓鱼的父亲,有一天带...

点燃我们的心灯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

【佛教词典】转藏

(一)转读大藏经。转,谓转读,即略读数行之义。(参阅...

【佛教词典】遮表二门

【遮表二门】 佛经文字,有遮诠、表诠二门。遮诠门,谓...

善心的仙叹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

带业往生释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推荐】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恶缘则易...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修行篇》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