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猎人闻法得道

2013/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猎人闻法得道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很多猎人上山打猎,布下罗网,捕杀鹿群。有一只鹿因落入网中而大声呼叫,猎人们听到鹿的叫唤声,奔驰搜寻之中,也掉入了捕兽网中。许多猎人因此死亡,即使未丧命者,身体也受到严重的疮伤,痛不欲生。受伤的猎人们相互搀扶,回到家中,寻求膏药涂敷疮患。亲人们为死者收尸送葬,而这群性命犹存但身受重疮的猎人,听到旁人问是否还要上山打猎,即摇头回答:‘我不要再做这种害人害己的事了。’由于宿世善根成熟,这些人便前往出家学道。

当时佛为百千大众说法,为了令这群猎人拔除罪根,善修功德,永离生死,因此说偈教诫大众:‘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这群猎人在听闻佛陀开示之后,当下心生惭愧,深自反省,在闲静处一心思惟、修习止观法门,之后剃除须发,披着三衣,跟随佛陀出家,修习无上梵行,证阿罗汉,得六神通,并以‘能觉知是者,爱苦共生有,无欲无有想,比丘专念度’之偈语,表达他们内心觉悟到的真理。

‘贪爱’是众病之首,众生沦落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痛苦,皆因贪爱产生的苦果。因为爱欲心作祟,造作杀、盗、淫、妄等恶业,种种嫉、恚、痴等不善行也是源于爱欲之心。造作了十恶业,死后就会堕入地狱,遭受十三火烧身的苦报。有二火山贯穿过腹脊,有二火山从背后来,穿过背脊从腹而出;有二火山从左胁入,由右胁出;有二火山从右胁入,左胁出;有二火山由下入,从上出;复有二火山由上入,从下出;而第十三个火山,就是自身这念渴爱之心。前十二种火山的痛苦尚可忍受,但自身渴爱所造成的火山却是不可疗治。

堕落畜生道亦是受苦无量。畜生道众生常常生活在黑暗中,例如入地蛰虫,是躲藏在泥土中过冬的小虫,由于前生贪图爱欲享乐,身口意造作了恶业,死后感得入地蛰虫的果报,终其一生都在黑暗中度过。还有一类畜生,闻到大小便的臭气就驱驰而来,以秽物为饮食,例如:猪狗乌鸟等众生。

除了地狱、畜生道的众生受苦无量,饿鬼道的众生也很苦。有的饿鬼食啖须发、身毛、齿爪、身垢、皮膜,乃至筋骨心脾肾肝胆、大小肠、胃脑髓、屎泪汗涕唾、脓血脂尿。由于前身贪爱美味,悭贪独食,当有人想要取食他的食物,他就会怨恨咒骂对方去食脓血大小便,因此,沦为饿鬼,食诸秽物。又有饿鬼,初为人时,独占饮食,连一粒米都不肯布施,甚至阻止他人布施,因此久远劫来堕落饿鬼,不得听闻饮食之名,何况得诸饮食?饿鬼道的痛苦,真是难以言喻。这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无量无边的苦报,都是由于前身贪爱心坚固所致。

比丘们了解到爱欲与苦果是相互而生,有贪爱则有苦,因此唯有舍离爱欲,才能远离热恼,离诸生死。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五》

省思:

人生的苦从何而来?面对种种事物,心生爱着,在贪求、占有的过程中,造作不良善的身口意业,由业而感苦的果报。苦,不单指堕落三恶道所受的磨难,更大的折磨,是为贪爱驱驰,身心交战、煎熬,作不了主。爱欲犹如一把毒箭,不只是危害生命,更会损害法身慧命,生生世世堕落。选择离欲修行,就是因为了解爱欲的祸患,当不再为贪爱所惑,放下向外驰求的妄想,转向面对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才真正能远离生死逼恼,获得永恒的解脱与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四种人的苦与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学漫画】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肥胖多病的原因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

【佛教词典】知足

(术语)言知足安分也。大乘义章十四曰:得小之时,心...

【佛教词典】四未曾有法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谁在轮回?如何轮回

平静的水面,是平的,这不等于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