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2013/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所以都愿意受到肯定。常以赞叹鼓励与之,会令听者心生欢喜,进而接受我们的帮助、劝诫乃至批评。

我们在规劝他人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心直口快,自以为直言便是真心,心存善意,就可以放言直谏。但实际上,言辞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众生而言,放下我执,实为难事。而若以爱语劝诫,则可事半功倍,令对方乐于接受。

战国时代,魏文侯攻打中山国,得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获土地封给爱子。一天,文侯问左右: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都盛赞其是仁君,文侯心花怒放。惟有任座说话直截了当:您得到了中山之地,不封给弟弟,却给了儿子,算什么仁君?文侯听罢,勃然大怒,将任座撵出宫去。之后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大王是仁君。文侯笑道:何以见得?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厚,臣子才会直言切谏。刚才任座在您面前直言不讳,由此,我就知道大王乃是仁君。文侯听罢点头称是,赶紧将任座请回来,尊为上宾。

世人皆有私心,魏文侯在史上以贤达著称,也难免如此,将土地分封给儿子,可谓短视。但所幸的是,在他的臣子中,有两位贤臣。任座可谓直臣,说话一语中的,直指文侯要害,但因为过于直率,惹得文侯心生不满。而翟璜以柔软语善言相谏,不仅使文侯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时也保护了一位肯于直言的良臣。由此可见善语的力量。

佛教说到底无非就是教化、劝导众生修正言行,步入光明。如果我们在劝导众生的过程中,只顾宣说自己的理论见解,而罔顾他人感受,令众生增添烦恼,失去信心。岂非善心造恶业?学佛,是学习佛陀菩萨的身、口、意三业清净,学习佛陀菩萨的广大心量,时时刻刻以爱语广摄众生,恒顺众生之心。

言为心声,语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内心清净,则言行也会光明无瑕,自然会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内心充满妄想恶念,则自身也会随之堕入黑暗。所以,我们要清净自心,检点言行,每日忏悔自己有意无意间造作的口业,至诚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如此不断熏修与发愿,一定会渐渐修成一颗柔软慈悲的心,从而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菩提行经》曰:“与世亲非亲,悦颜先慰喻,如是常自制,心念恒不捨”。佛陀要求我们时时心念大众,无有分别,不管亲近与否,都要和颜悦色,宽慰人心,这是佛子修行菩提的本色,也是最吉祥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道生大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中国东晋、南朝宋时高僧。亦名竺...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构陷他人 身得恶疮

舍卫国里有一大富长者,为了祈求后嗣有人,费尽苦心,...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虔诚诵持大悲咒,躲过下毒枪击暗杀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

释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与父亲净饭王 《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

记忆中的白光长老

转眼就是白光长老圆寂的纪念日。回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

【佛教词典】愚夫

(杂语)梵曰婆罗Bāla,译愚夫。言愚痴之凡夫也。新译...

【佛教词典】所知

【所知】 p0734   集论二卷一页云:云何所知?几是所...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无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没有销罪方便法

第九品《称佛名号品》,我略说一下这一品的题目。前面...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圣严法师《面对逆缘步步踏实》

记得我第一次讲经时只有十三个人听,都是福严精舍的学...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