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2013/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息。此时有一天人放光,照于河岸,对着比丘说:‘有一个巢穴,夜晚有烟窜出,白天则有火燃。有一婆罗门见到此事,便破坏此穴,并挖堀其地。这时,有一位智者为婆罗门所教亦以刀挖堀巢穴之地。结果,先后见到一只乌龟、一条毒蛇,便将其捉取。后来婆罗门告诉智者继续挖掘,又陆续发现肉段、刀舍及毒虫,也都相继取出;更进一步挖掘时,则见到两条通道及一堆石头,便将石头搬出洞穴。最后则见到一条龙,婆罗门说:“不要恼怒此龙。”并向它跪拜。’

天人向比丘说:‘请不要忘记今日我所说之话,你可以向佛请法,此义只有佛及声闻弟子等得以了达。’于是比丘前去精舍,恭敬地顶礼佛足,向佛请示:‘世尊!为何这个巢窟夜则有烟出,昼则火燃?谁是婆罗门?谁是智人?何者是刀?何者是掘?何者为龟?何为毒蛇?什么是肉段?什么是刀?什么是毒虫?何者为二道?何者为石聚?何者为名龙?这些为何意喻?’

佛陀开示大众:‘所谓的巢穴,即是喻此色身,为父精母血、四大和合所成,靠着衣服、饮食而得以生长。身体坏灭时,四大离散、败坏、肿胀、虫食、溃烂,最后归于大地,无一可乐之处。夜时烟出,代表心念迁流种种思虑分别;白昼火燃则表身口广作种种业行;婆罗门代表如来,乃觉悟之圣者;智人喻为诸声闻;刀喻智慧,能斩断诸烦恼贼;掘地譬为精进,能防止懈怠;乌龟表五盖――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毒蛇喻嗔恼之害、肉段者表悭贪;刀舍则喻为色、声、香、味、触之五欲;毒虫喻如愚痴;二道喻为疑惑;石堆代表贡高我慢;龙则表示漏尽见思二惑,证阿罗汉。’

佛陀复说一偈:

‘巢窟名为身,觉观如彼烟,

 造作如火然,婆罗门如佛,

 智人是声闻,刀即是智慧,

 掘地喻精进,五盖犹如龟,

 嗔恚如蝮蛇,贪嫉如肉段,

 五欲如刀舍,愚痴如楞只,

 疑者如二道,我见如石聚,

 汝今莫恼龙,龙是真罗汉。

 善答问难者,唯有佛世尊。’

比丘们听完佛的开示,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省思:

众生的报身如同故事中的巢窟实不可爱,终将败坏。凡夫却因贪爱色身,追逐五欲造作恶业,始终受苦流转。有智之修行者,依如来教法以智慧力、精进力行道,‘理将俗反’用佛法真理将颠倒错误的知见行为导正,舍五欲、破五盖、断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必能成就道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

达摩大师皮囊歌

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

未来比过去更美好

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身体尚且无常,何必劳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顾,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学法于...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佛教词典】触缘受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触为缘生受。乃至...

【佛教词典】六根

梵语 sad indriyāni。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

能把自身看轻事情看开,办道就容易了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

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

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 《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佛说有十种善行能使众生得到长寿的福报,其中五条都围...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逆境中的从容

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遭遇逆境和挫折,经历各种不顺和困苦...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学吃亏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优波离: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