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  2019/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严守,方有出轮回之望。然而弥陀大愿并未言及于此,显示无比宽厚、慈悲,甚至至心十念即可往生。二者如何圆融理解?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确实,我们要了解《楞严经》所展开的,是通途的佛法,靠自己的自力修行,断惑证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要离开三界的轮回,一定是:淫欲的行为不能有,连淫欲的心都不能要。你才清净,你才能够长揖生死,就是断见思惑。

你看初果的圣人,虽然断了见惑,他淫欲的心还没有断掉,还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他为什么要七次往返?就是还有淫欲的心嘛,还要到欲界里面来七次嘛——七次往返。你就证到二果斯陀洹,你还要来一次。你到了三果阿那含的程度,才能够断淫欲的心,生到五不还天,才不到欲界里面来。

所以这个淫心要把它除掉,很不容易的。就是证果阿罗汉,虽然他没有淫欲的行为,甚至淫心没有,但还有它的余习——习气还有。比如有个阿罗汉讲经说法,淫欲的习气重的人,他首先看女众,尤其是漂亮的女人他要多看两眼,这都是他的习气。

所以走这条道路,刚才讲是难行道,很难的。淫欲心!淫欲的行为,如果咬咬牙还能够作得到的话,那你这个淫欲的心没有,作到心地清净,那就太难了。你就是初果圣人,都作不到心清净——你在这里。

所以你只是持五戒,出不了轮回,你得要搞清楚。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个水平很高的优婆塞、优婆夷持五戒,最高的也只能证到三果的圣位。你就是三果,也没有出轮回,阿罗汉才出了分段生死;你证阿罗汉,还要断上二界的思惑。

由此我们才能够认知到:阿弥陀佛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啦。阿弥陀佛的大愿,是知道我们靠自力修行很难断见惑、思惑的,才会施设一个法:你只要信、愿,念我的名号,我就来接引你;虽然你一品烦恼没有断,我能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的大慈大悲。

乃至五逆十恶的罪人,临命终时念十声,都能够蒙弥陀愿力加持,横超到极乐世界去。乃至于你就破戒了,在通途法门你绝对要下阿鼻地狱,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不通忏悔的罪业,你这时候发起大惭愧心哀求、呼救,阿弥陀佛都会来帮助、来拯救我们。

所以这个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无限的广大呀!大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他因地发愿就要度尽阿鼻地狱苦难的众生。能够下阿鼻地狱的苦难众生,是世界上最重的罪恶。他都敢去作的人——这死路一条的人、谁也救不了的人,那阿弥陀佛的大愿就能“起死回生”,都能拯救他,只要他愿意去。是这么一个法门。

由这样的弥陀的深慈大恩,一切罪恶的众生才得救了。这一点跟通途的法门是不共的,一定要了解这个。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的这个特点。所以在净土宗,你就是带业。你的淫欲的心没有断,甚至淫欲的行为没有断,你只要具足深信、切愿,恳切的念阿弥陀佛名号,你都能够带业横超。是这么一个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印光大师论往生品位

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辈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四...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

「随缘不攀缘」和「积极争取」的区别

问: 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应该如何区分随缘不攀缘...

【佛教词典】泥哩底

(异类)罗刹王名。大日经疏五曰:次于西南隅画泥哩底...

【佛教词典】不作意

谓于出家远离所生善法。不引发。不忆念。不思惟。不已...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一、幼而颖异,发出世志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正智正念随缘住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只国,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

本份事

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女人比漂亮更重要的东西

1、善良 对于女人来说善良就是她的底线,自私自利心狠...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