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2015/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和儿子相依为命。家境贫穷的他,觉得在世间非常艰苦,便起了出家的念头。于是老先生带着儿子一同前往精舍,请求佛陀为其剃度,佛陀怜悯他们的处境便应允了他们的请求。出家后,这位老先生成为比丘,儿子则因年纪还小而为沙弥,从此两人一同出外托钵乞食,傍晚再回到僧团。

一天,老比丘和沙弥去了一个较偏远的村庄托钵,回程时因路途遥远,暮色低垂,小沙弥担心半路会遇到毒蛇猛兽,于是急忙半扶半推、催促着老比丘赶路。但是固执的老比丘不肯加快脚步,沙弥一不小心用力过猛,便将父亲推倒在地上,当下老比丘就往生了。

父亲死后,小沙弥一人独自回到僧团,其他比丘见到就问:“你早上不是和你父亲一同出门托钵,怎么只有你回来?”小沙弥回答道:“我和父亲一同出外乞食,因回程时间已晚,我怕路上会有毒蛇猛兽,情急之下便催促着他前进,结果一不小心推得太急,让父亲扑倒在地上,他就往生了。”众比丘听了便责骂这名沙弥:“你真是个大恶人,老比丘不仅是你的父亲,也是你的老师,你竟然杀了他!”之后,便将这件事秉告佛陀。佛陀告诉大众:“这位老比丘虽然往生了,但他并不是被恶意杀害。”随即问这位沙弥:“你杀了你的父亲吗?”沙弥回答:“是的,我不能够推卸责任,但我不是故意杀害我父亲的。”

佛陀认可沙弥说的话,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心中并没有恶意,不是故意杀害自己的父亲。因为在过去世时,你和你父亲两人在无恶意之下,就已经误杀过彼此了。”此时众比丘听到佛陀说的话,即请示佛陀:“世尊,这对父子究竟有什么因缘,使他们彼此无心误杀呢?”

佛陀告诉大众:“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有父子两人同住,父亲生了很严重的病,睡觉时常有苍蝇在四周飞来飞去,干扰睡眠,于是他叫儿子为他驱赶苍蝇,希望能获得一夜好眠。没想到苍蝇愈赶愈多,儿子情急之下便拿了一根大木棍,准备拍打苍蝇。此时,苍蝇正好停在父亲的额头上,儿子挥打力气过猛,一不小心就将父亲打死了。诸位比丘,那时的父亲就是现在这位小沙弥,而以木棍误杀父亲的儿子就是那位已往生的老比丘。因当时儿子心中并无任何恶意,所以今日偿还罪报时,也不是被故意杀害的。”在场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各各心生敬信,欢喜依教奉行。而了解自己与父亲的因缘以后,小沙弥即努力修习佛法,精勤不懈,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

省思:

佛法告诉我们有因就有果,不论是善因或者恶因,只要起了心、动了念,就注定要轮回受报。杀生之中,有故杀及无心误杀两种,故意杀害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都犯下深重的罪报;无心误杀,虽没有恶意,但仍然有因果存在,虽不似故杀罪那么重,但一定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也许在今生,也许在来世,总有一天要偿还这个果报。

俗语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法也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常起善念,不起恶念,以欢喜心、真诚心待人,将因果的道理谨记于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一来便能远离三涂恶报,累积功德福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

养猪场参观记

有一种回忆,住在都市已渐淡忘;有一种体验,住在都市...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

从小裁缝到大作家

这次,我们一行到浙江大学学习,我结识了一位学友,她...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推荐】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

以虚幻为实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神通究竟何价

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

【佛教词典】阿修罗道

(界名)六道之一,修罗道也。多由瞋,慢,疑之三因而...

【佛教词典】法住

【法住】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在一切诸法中...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

气柔心细不战而胜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斗鸡,顾名...

我身边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区里开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

受持读诵《地藏经》的殊胜利益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悲心至切。曾无数次发愿:地狱未空...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