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2011/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

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二、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说明他几乎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

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

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于是由许多的小磨擦而演变成大磨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三、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

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四、能够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够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许多。

五、能够提升自己的警觉心。

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六、能够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

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七、能够放下种种恩怨。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

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

八、能够增长谦卑、恭敬的心。

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

从修道的人来说,日日是好日,天天在过年,也天天不过...

说话要说到用处,废话无益

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能在动中修,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问我在忙什么。我说这段时间,上午忙...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初学坐禅,先要学会放松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药用价值

糙米含有维生素B1和其它B族维生素,能治脚气病、减肥;...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我们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佛教词典】罗怙罗护法未灭

【罗怙罗护法未灭】 p1447 西域记六卷二十一页云:分舍...

【佛教词典】德国佛教

佛学研究  最早的倡导人是马克斯缪勒。最初弘扬佛法...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

四众道场药言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佛学漫画】生死

许多人忌讳死亡,仿佛死亡只与他人有关,而与自己无关...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

为什么要接济他人之急呢

济人之急,就是周济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讲救人之难,...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会相信吗?也许年老的人或者面...

【推荐】求地藏菩萨都能满你的愿

在《地藏经》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说读经的时候、...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改变一生命运的微笑

小李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