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针丢了之后

2010/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放着的一根铁棒,于是,他突发灵感,拿着铁棒来到河边,找了块石头,很起劲地磨了起来。

有一个路人从河边经过,看到他正在磨那么粗的一根铁棒,便很奇怪地问他想做什么,他抬起头说:“我的针丢了,我要将这根铁棒磨成针。”路人说:“这么粗的铁棒你要磨到何年何月啊?”他却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路人一下子被震撼了,不由得被这个人的执著精神感动了。

路人回去后,便将这个人要将铁棒磨成针的事情,向其他人绘声绘色地讲了。人们都对这个人肃然起敬。一下子,这个人出名了,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许多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跑到河边看他,还不停地为他打气。这个人便更得意,磨得也更起劲了。许多家长借此机会将孩子带到河边,指着磨铁棒的人说:“看看人家,多么有恒心。”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满头大汗的磨杵人。

这个人磨铁棒的事越传越远,甚至还有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戏曲到处传唱。事情很快传到一个智者的耳朵里,他沉思良久,决定亲自去见见这个磨铁棒的人。

智者来到河边,从身上拿出一根针,要换这个人的铁棒,这个人愤怒了,他站起身来吼道:“我凭啥要换给你?你一根小小的针,居然就想换我这根铁棒,你不知道我正在磨针吗?”

智者摇了摇头道:“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无非是需要一根针,我用针和你换,你为何又不愿意呢?”这个人的脸一下子红了。智者继续说道:“你所做的,无非就是一件像针一样小的事情,放着现成的针不用,却非要耗费精力和时间,把一根好好的铁棒浪费掉,这样做,值得吗?”这个人的脸更红了。

智者说:“记住,当你只是需要一根针时,千万不要去磨铁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佛陀教我们如何放下对子女的贪著

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欲望就是束缚你的绳子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

困境即是赐予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

【佛教词典】金藏经

(经名)大部补注五曰:金藏经者,昔宇文邕残酷释氏时...

【佛教词典】净土三昧经

全一卷。北魏昭玄沙门统昙曜译。后人疑为他人假托昙曜...

离心无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来的意识

唯识实在是太深,这个名相也很繁琐,但是唯识它是开启...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

健脾和胃祛湿气的扁豆

春天慢慢进入尾声,夏天正式登场,湿气重的体质,可以...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学问类: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

【推荐】半杯水,帮你死里逃生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

不准时的公鸡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

僧人可以顶礼讲经的居士吗

问: 请问师父,现在有不少居士在讲经说法,其实大部分...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

圆通法师入竹林寺

在《高僧传》上说到一位高僧的事情,这件事是在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