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诃卢,生性愚钝、不解事理,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法理。但是几年下来,摩诃卢却连一句偈语也记不得,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瞧不起他,不愿和他同进出,只敢让他留守精舍,做些清扫的工作。

一天,国王迎请所有比丘到宫中接受供养,唯独摩诃卢比丘一人留在精舍。他心想:‘我生来就是这般愚昧痴笨,连一句偈语都记不起来,大家都看不起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处?’于是找了根绳子,走到后院的一棵大树下,想要上吊自杀。

此时,佛陀在远方以清净道眼观见摩诃卢比丘的举动,随即化现成半人半树的树神,大声斥责这位老比丘,问他为何要轻贱自己的性命?摩诃卢比丘便将委屈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树神告诉老比丘:‘你千万不要想不开,先听完我的话再说。在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位通达经律论三藏的比丘,有五百位弟子跟随你修行。然而,你自恃智慧高超,而轻视他人,不愿教导大众法义,所以才感得世世根机愚钝的果报。你现在所应该做的是惭愧忏悔,而不是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佛陀现出光明无量的身相,为他说偈: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希望欲解 学正不寐

身为第一 常自勉学 利能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摩诃卢比丘见到佛的光明相好,又想到自己过去生的作为,欢喜之中更感惭愧,于是向佛至诚礼拜,并且思惟偈语的意义,入到甚深禅定。不久,即于佛前证得阿罗汉果。证道的摩诃卢比丘,通晓自己过去累世的因缘,三藏教法刹时贯注于心。佛陀告诉摩诃卢比丘说:‘你现在赶紧着衣持钵,前往王宫接受供养,并且坐于五百位比丘之上,他们就是你前世的五百位弟子。你要把握此次因缘,为他们开示说法,令其得证道果。此外,还要让国王信受佛法,明白因果的道理。’

于是,摩诃卢比丘来到皇宫接受供养,并且主动坐于上位。其他人见到摩诃卢比丘如此的行为,虽知他愚钝顽固,仍不免忿怒不解,却又碍于国王在场,不敢当面斥责。国王发现了这位晚来的比丘,便亲自为他添加饭菜。

摩诃卢比丘接受供养后,于是为大众开示法要,法音如雷贯耳,法语甘露滋润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五百位比丘听完开示后都非常惊讶,深生惭愧,即证阿罗汉果。接着,摩诃卢比丘又为国王详细地说明法义,当下许多大臣、官员,也都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老比丘因生性愚钝、受人轻鄙,而欲自尽。后因佛陀开示,得知过去世吝法不施、轻慢他人,才感得此生果报。于是,在佛陀的善巧指引下,老比丘忏悔过去偏邪之心,思惟法义而证道果;并且开展心量,教导大众,令得解脱。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凡事有因有果,现今社会中,因生命困境而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此种行为不但无济于事,也会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当知困境本身不离因果,现今遭遇皆是自作自受,若以自残方式来面对,永远也跳脱不了痛苦的轮回。所以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唯有恳切忏悔、改过迁善,才能转化业报、趣向善果,开展光明又有意义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不过来喝杯茶呢

八十四岁的里奇是一名澳大利亚人,家住悉尼东部。在他...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

不要随便发邪愿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 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而台湾也有自...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

【佛教词典】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

【佛教词典】二往

(名数)又名再往。谓再诠义也。止观七曰:一往然,二...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

五次闭关念佛的感悟体会

我辈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得闻此不...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

圣严法师《找到生命的价值》

经常有人向我诉苦,说他们自己这一生好象是白活了!不...

我曾亲近过几位长老,发现了他们好人缘的秘密

度化众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么样...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问: 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