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圣严法师  2015/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

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

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瞋心自然就会减少了。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例如你正在忙,孩子们又在你身旁吵闹,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但是,如果你能将念头一转,想到:「孩子们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为玩得很高兴,才吵吵闹闹!」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可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们一起玩,顺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这样说不定效率更高。

其实,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你应该要感谢他,因为对方用他负面的行为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你,让你能够戒瞋;而且你也要慈悲、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

但是,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瞋恨,想要在瞬间转变念头,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常劝人念「阿弥陀佛」,因为当瞋恨心生起时,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其他的佛号、咒语,就能把瞋恨的情绪转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萨圣号的清净心念上。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瞋恨心自然而然就会转为清净心了。

因此,下一次当你想要骂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即使一时忍不住还是开口骂人,骂出来的那句话也是「阿弥陀佛」。这样不但愤怒、瞋恨的情绪会渐渐地减少,而且还养成了经常念佛、念菩萨圣号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瞋恨心?瞋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就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瞋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

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生气有用吗

某法师有一天由某一处所,正要开门出来,不料,迎面撞...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佛教词典】一佛世界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佛教词典】地水火风空五指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