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2017/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告诉诸比丘:“愚痴人常犯三种过失,大众应当要远离,是哪三种过失呢?愚痴人对于不该思惟的事情却偏要思惟;不该论说的事情却偏要论说;不能做的事情却偏要修习。

什么是不应当思惟的事情却偏要思念?愚痴的人心中常忆念三件不该想的事,是哪三件事呢?第一,总是嫉妒他人。第二,常对他人的财物和妻女起贪念。第三,心生恶念与妒意,想着:‘他所拥有的一切,如果都属于我,该有多好!’所以,愚痴的人心中所思惟的,都是这些不该想的事情。

什么是不能论说的事情却偏要论说呢?愚痴的人常犯四种口过,常喜欢说妄言、绮语、恶口,以及挑拨离间让彼此失和的言语,这些都是愚人常犯的四种口过。

什么是愚人所做的恶行呢?愚人心中时常起杀生、窃盗、邪淫等恶念,进而造作这些恶行。所以,比丘们!愚者心中常有这三种心念,也习惯于造作这些恶业。”

佛继续说道:“比丘们!智者有三事,所以常念修行,一心向道。是哪三件事情呢?第一,智者思惟着应当思惟之事。第二,论说着当说的言论。第三,力行该做的善行。

什么是智者思惟应当思惟的事情呢?智者心中常思惟三件事:不贪嫉、不瞋恚、不愚痴,常行正见,见到他人的财物,不会生起贪念。由此可知,智者心中只思惟应当思惟的事。

何谓智者谈说应当说的言论呢?有智慧的人能成就四种良善口业:自己不妄语,也不会教唆他人妄语,见他人妄语心不喜乐,智者就是如此善护口业。此外,智者本身不绮语、恶口、两舌外,也不教他人绮语、恶口、两舌,有智慧的人正是如此成就清净口业。

什么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种身业善行呢?有智慧的人,时时观照行为无所违犯。所以智者不但自己不犯杀业,更不会教唆他人杀生,若见他人杀生心不喜乐。不仅自己不偷盗,也不会教他人偷盗,如果见到他人偷盗心亦不喜乐。自己不邪淫,见到女色也没有淫欲心念生起,更不会教他人邪淫。若见年长妇女,就视同自己的母亲;见到年纪相仿的女子,就当成自己的姐姐;而见到年纪小的女孩,则视为自己的妹妹,以平等心来对待。这就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种身行。

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有智之人对身口意三业,有此三种作为之相。所以,应当舍离愚者三相,片刻不离智者之所念所行,比丘们!应当如是修行!如是学习!” 此时,比丘们听闻佛的开示,皆欢喜奉行佛陀的教诲。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三供养品第二十二(六)》

省思:

佛法云:“万里途程,不离初步”,修行从修习“十善法──身不造杀、盗、淫;口不犯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不起贪、瞋、痴”着手,清净身口意,然后渐次入于佛智。正所谓“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若能于二六时中奉行十善,以此为基础,便能步步向上,菩提道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陀再次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期望鬼神给你报吉凶,这恐怕要入于邪道了

【原文】 或问:有鬼神欤?无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就石磨刀

从前有个贫穷困苦之人,在国王那里做苦役,日久天长身...

星云大师智慧语录

1.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

人类的奇怪之处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佛学漫画】假和尚与真名号

老实的方大爷因为假和尚而念上了这句真名号,最终如此...

牛为求生流泪下跪 屠夫绝情惨遭恶报

原籍山东临清的李名儒,说了这么一件事。 在他的家乡有...

别被自己的优点打倒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

五只乌龟换一头牛

有一对父子,虽然家境很贫困但却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

【佛教词典】阿罗汉

亦名:无生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罗汉中音,此义云生...

【佛教词典】五不应答

五种问不应作答。即:(一)试问,人怀慢心,以自己所知...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

「所求皆得」的药师佛

药师经字字珠玑,一字一句都有一个法门,重重无尽。如...

如何战胜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

新加坡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居士安详舍报

在新加坡宗教界享有名望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如何安住我们的心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