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首愚老和尚  2023/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这句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妙湛总持不动尊”转化了一切境界,降伏了种种的客尘烦恼,其中所谓的“妙湛”是说这主人翁真正清明,好比湖水清澈莹洁,湖上可以映照万物,实则却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至于“总持”,是指主人翁一切念头都化掉,能所双亡,却具足了一切,其意与“妙湛”相通。另外,叫陀罗尼的咒语也称“总持”。你咒语一念一转,便转开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和妄念,达到能所双亡的境界,证得“妙湛”,一切具足,一旦这样,当然你的主人翁就真正庄严了,真正安然自在不动了。

“妙湛总持不动尊”的下一句是“首楞严王世稀有”。这首楞严王有一义是指楞严咒,它乃世间最稀有最难得者,而准提神咒也一样稀有,同样都能“销我亿劫颠倒想”,具有莫大的佛法功德。众生,我们众生不颠倒不叫众生、楞严咒好好持,准提咒好好念,可以化掉作众生的我们种种的颠倒妄想。

楞严咒也好,准提神咒也好,持到一个阶段,你便会感受到什么叫消业障、增福慧,什么是身心清净庄严,什么是身心解脱自在。身心清净庄严、解脱自在所表现出来的是怎样的境界?——皆大欢喜。

传统的丛林寺院,第一殿一进去就看到弥勒菩萨以布袋和尚大肚能容的造型在那里笑呵呵、喜孜孜地,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佛法要让我们一入到佛门就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就是一种解脱境界,无挂无碍。

那要怎么样才可以做到皆大欢喜呢?你要能有四大天王的金刚怒目,也要有菩萨的垂目低眉。金刚怒目不是光凶巴巴,而是代表自己要有威德来降伏我们种种的颠倒妄想,这样你自心才能达到垂目低眉的慈悲安祥。不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登上大雄宝殿呢?

大雄宝殿是大雄大力大慈悲的清净地,入此地的唯有“妙湛总持不动尊”呢!逍遥独脱谁寂寞 要有贯彻始终的心,才能真入大雄宝殿。贯彻始终的心就是福报,也是智慧。佛教的丛林寺院不是为了每日做做早晚课而有的,那是全天候修行的地方。在民国初年大陆镇江的金山寺和扬州的高旻寺,给人的观感比较有这种修行的气象。

要走专修的路线不是那么简单,大多是头兴兴,尾巴就冷了,这就是没智慧、没福行。修到某个地段,有时感觉怎么这么寂寞,可是看看别人都去游玩,吃喝玩乐,你还能继续参禅的参下去、念佛的念下去,寂寞归寂寞,从寂寞中去发现独立的清净安乐,那你便又过一关了。

怕人家怎么看你、说你,怕人家说你怪癖没用,那只是藉口,主要是我们自己静不下来时,便更应知道自己该好好来享受寂寞。一个修行人懂得享受寂寞,这要有多大的福报和智慧啊!真正修行用功要纯,纯不简单。单纯、单纯,单纯到最后,难免会有“哎哟!怎么那么单调?怎么那么无聊?”的感觉,这是把将通的清净当成已到的无聊,不是很颠倒吗?所以我们谈空、谈清净法身,这要多大智慧才认得呀!尤其年纪不老大,年青有为时便静得下来,那才是不简单,那是宿世带来的根器啊!

人世间经过几十年,到了五、六十岁,世间看透透,才知道“啊!原来一切都是假的。”这时才想来放下用功,这较不稀奇。定力够的人,有根器的人,念到一个阶段,“怎么这么单调?怎么念都这一句,是在干什么?一这时正是到了加功可翻身之处,再单纯、单纯、单纯下去,且喜这世上将多一个识货的人。

四大假合谁不还古德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念头要死,非得把生死问题看开了不行,生死的问题都看开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妄想的?人生的妄想没了,自然清净心就现前。生死问题不过是你看过、经历过的这么一回事而已,没什么大了不起的。父母给我们这肉体,借我们用的,用个几十年而已,我们自己还有个无形的法体,它才是我们永久的如来本家。这个如来本家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生不灭,我们学佛就是要找到这个。找到这个就好办,心就安,心就无牵挂,来去自如了,一天到晚笑咪咪的。

禅宗的故事里有两个师兄弟,一个悟道,睡得很入眠,睡得咕咕叫,旁边做师弟的,心地未明,睡不入眠,他想:“人家明心见性,开悟了睡得那样,我这个生死没了的,怎么睡得着!““这样想当然也算是精进所致才睡不着觉,可是,更深一层看,却是自己绑自己。

所以要怎样了生脱死呢?这肉体是假的,“四大假合,五蕴非我”,我们所谓精进用功,就是要参透这句话,或以念佛持咒来破解自己对四大、五蕴的执着。《楞严经》告诉我们这身体属于地性的?骨,还给地大;这身体属于水性的血液、唾液,还给水大;这身体属于火性的体温,还给火大;而那风性的呼吸就还给风大。这样四大都还完了,有个东西还不掉的,“不汝还者,非汝而谁”那不就是你的“这个”,“这个”的你吗?你还怕个什么呢?找到这个就好办了,就可以安心睡觉,睡得不糊涂。

所以生死有什么好怕?一副臭皮囊死了,遇火就烧得干干净净的,烧剩一点灰,被风一吹,要收集回来都难。请问各位,这不是空?是什么?地也空,水也空,火也空,风也空,天也空,这个你能够看得这么清楚,那你自然就达观了,世间的事情还有什么放不下,想不开,而还一直妄想下去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我们哪天离开过这具骷髅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

圣严法师《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佛教词典】名数

(术语)名目之数。同法数。如云三界,九地等。...

【佛教词典】五种净食

适于比丘食用之五种清净食物。净者,离过之义。即:(一...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

圣严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可...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言行举止就是我们的介绍信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他想要雇一名助理...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

在家居士净土早晚课的内容

一、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