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

宽运法师  2018/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

我们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也就是要先破除我执──要看清楚这个‘我’到底是什么?依佛法来说,其实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假合,如果我们对这个假合的身体不能看破的话,修行就很难成就,更惶论了生脱死。

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是透过坚持不断的苦修,直至修到我空、人空、法空,最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可见,‘我空’是第一步,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我空’?确实是绝不容易。以下为大家说一个苦修多年的高僧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梁武帝的时代: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天空下着鹅毛大的雪片,梁武帝兴致勃勃的邀请志公禅师同赴郊外,欣赏雪景,瞩目远望,山河大地被白雪铺盖成一片银白色世界,煞是好看,忽然看见东南面的高山上,没有积雪,而且还看见微微的暖气往上升腾;梁武帝觉得很奇怪,就问国师志公禅师:‘为什么那边山上不积雪?’由于志公禅师是一位有名的神僧,一切皆能未卜先知,于是就回答道:‘那边山上有位大修行人,在上面住着,因为人杰地灵,所以雪都不会下到这个地方。’梁武帝听了,不禁龙心大悦,高兴地说道:‘既有如此的大修行人,也是寡人的洪福,我一定要请他下山,到皇宫供养,以求福德。’志公说:‘这位大修行人,道德很高,定力也很好,可惜我执未破,生死还不能了。’梁武帝不信,一定要上山,恭迎此大修行人下山住在宫中,执弟子礼,拜他为师,供养丰裕。

这位大修行人法名为呼海禅师,自迎请入宫以后,静住多时,每一入定就是很多天,确实是‘严整威仪,肃恭斋法’,不愧为人天师表。一天梁武帝对志公说:‘师父!你说禅师我执未破,四大不空,将来生死不能了,照寡人看来,恐怕国师看错了人吧?’志公知道梁武帝对他的话生了疑心,便回答说道:‘陛下不信的话,我们可以试一试他,自然便见分晓。万岁可与贫僧同食一席盛筵佳肴,另外再做几样下劣的小菜,送给呼海独吃,如果他真的是我执已破的人,对饮食不起丝毫善恶观念,就不会有人我的分别;假使我执未破,这样被轻慢、鄙视的悬殊不平的对待,一定会怒形于色。’

梁武帝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依照志公的话去做,还故意在对面席上欢呼畅饮的轻慢他。这时呼海不禁心头火起,几次想发作,回想自己在深山苦修了几十年,今天为了一点饮食生起气来,实在不好看,因此还是勉强压抑着,不敢表现出来。散席后,呼海一句话都没有说。梁武帝看起来呼海已经很‘无我’了,所以对志公说:‘国师说他我执未破,我们今天如此侮慢他,他都没有改变颜色,可见国师量人不定,神算不准了!’梁武帝甚至还以为志公嫉妒呼海;志公知道了梁武帝的疑惑,因而答道:‘你那里知道他的心思呢?其实他已经含恨在心,只是未形之于色,如果再来一次,他定必无明火起三千丈,像炸弹似的爆发起来!’

几天后,他们又故意与呼海开了一场大玩笑,梁武帝召集群臣,与呼海和志公欢宴宫中,席间,梁武帝命宫女们将上等彩缎,每人赏赐一匹。众宫女将彩缎捧出来分送各人,在座大小群臣及志公每人都分到一匹。呼海一向是深山的苦修穷和尚,看到这种上等的彩缎,早已心花怒放,眼见每人都分到一匹,而最后分到自己的时候,想伸手去接,宫女们不但不给他,反而讥讽他无福消受;这下可把呼海气坏了,心想:皇上欺我不算,连宫女都看不起我、欺侮我,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气得七孔生烟。呼海是上了年纪的人,真是一气不留命,突然从座上倒下来,一命呜呼去了!神魂堕落恶道,因为一念贪爱彩缎,投生鹊身,身有‘呼海’二字。

这时梁武帝眼见呼海气死,深为后悔,责怪志公不应该设计气弄呼海,令他气愤而死。志公说:‘死了还是小事,可惜已经堕入畜道,投生鹊身了。’梁武帝不信:‘如此大修行人,怎会堕落恶道?’不过志公的确是神异屡验屡应,故又不能不信,因此很担忧地说:‘呼海是我们请下山来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请国师你救一救他吧!’志公说:‘赶快派人西去三十里,某一树上有一鸟窠,窠中有小鸟三只,其中一只花斑点的,上有呼海二字,把它捉回来,我就有办法救他了。’梁武帝急忙派二人火速依言行事,果然按地点把小鸟捉回来。志公接过小鸟,来到呼海尸边用力将小鸟拍死,识神回入本体,渐渐活过来了,此时呼海也知道自己已转过一次世了,而且知道是志公把他救回,免堕恶道,所以非常感激再生之恩,五体投地向志公顶礼,并请为开示。

志公毫不客气地对他开示道:‘你少听经教,我执未破,生死未了,将来是很危险的,今回为了一点小事,就如此生气,瞋愤遭堕,我不救你,你已作禽兽,你看可惜不可惜呢?现在我有两句话,望你放下一切,早脱生死,不负己灵: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呼海从此打开我执,看破四大,努力修行,终于了生脱死。

这就是‘四大皆空’的真正意义!我们作为佛弟子、作为修行人,又怎能不以此为鉴,警剔自励,打破我执,放开心怀,好好地用功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

问: 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

承受果报时要无所住

相由心生(过去现在)承受果报(应无所住);无始时来...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

你该生长在哪里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

【佛学漫画】许愿和还愿

人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

【佛教词典】抵突

(术语)以瞋恚之心害人,如暴牛之抵触人者。无量寿经...

【佛教词典】一切佛会

(术语)称莲华胎藏界会也。大疏十六曰:从金刚智,出...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

久坐不动对身体的危害

引导语: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报告显示,全球...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佛虽然出现世间了,佛本身没有去度化众生,而是变化一...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