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诸位吉祥。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讲一个话题,就是修平等心。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之所以有这样的号召力,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这样的一个倡导呢,就是说他提倡四种种姓,都是一视同仁、平等的。因为众所周知,在印度来讲呢,这个种姓制度是非常的森严,我们现在能够知道,印度大概在孔雀王朝时代,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国王叫做阿育王。他在当时统治的时候,还制定了好多的法典呀,用文字刻在这个石柱上、摩崖上。现在有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一种阿育王石柱嘛。阿育王是印度特别推崇佛教的一位皇帝。

其中有一次佛典的结集,就是他来推动和组织的,那么阿育王当时让这个,把这个宫里面继承了皇位以后,他把宫里面,他父王收集的所有的这些舍利,都分散地,一夜之间让非人来造这个塔,供养到整个全球去分散,去弘扬佛法。咱们中国当时也分到了有十几处。现在我们还在与众生有缘,就是说展现在世间,可以顶礼膜拜的,其中一个小阿育王塔呢,就在宁波的阿育王寺,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塔。

那么当时的阿育王在世的时候,是非常地尊敬出家的沙门、比丘的,可是呢,他手下有一个臣子,叫耶舍的臣子,就特别看不惯这一点,他就认为,这个阿育王每次出游的时候,见到清净的比丘、托钵的僧人呢,他都会下马致敬、去顶礼。这个耶舍大臣就看不惯了,他就每次就给阿育王吹风,说国王您如此尊贵的身躯,怎么能给这些出家人去致敬呢?他说出家人里边,要知道,因为印度呢,分了四种种姓,最重要的是叫做婆罗门,然后呢还有刹帝利。第三个叫吠舍。第四个叫首陀罗。还有一种最最低贱的,叫贱民呢,叫旃陀罗。

那么这个旃陀罗低贱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的这个身份,招摇过市的时候呢,还得拿着个竹竿,来回摇铃子,意思就是大家不要靠近我。不要说说话了,靠近我挨着边儿了,这个人就会被觉得说,他跟这么低贱的人走得那么近,这种等级的歧视就到了这个地步。所以这个耶舍就告诉阿育王,说什么,说这些沙门,大多都不是由尊贵的婆罗门,刹帝利种姓出家的,说他们都是一些吠舍呀,旃陀罗这些贱民。那当时因为阿育王,是一位非常开明的皇帝,他也没说什么,就把这藏在心里了。

过了一段时间,瞅准一个时机呢,他就去这个,想点醒这个耶舍大臣。他做了件什么事呢?他把所有的大臣召集过来说,每一个大臣出去呢,希望你们能给我拿回来一个动物的头颅,就是这个头颅,把这个头颅拿回来以后,算作对我的一个命令的执行。吩咐下去以后呢,他就把这个大臣叫过来,说你回来带一个什么动物的,马的头,那个呢说带一个牛的头,这个带一个狗的头,他只给这个耶舍大臣说了说,你去的时候呢,把一个人的头颅给我带回来。结果果不其然,这些大臣们都去了,各自带了这个牛马呀,狗呀羊呀,等等这些头颅。只有这个耶舍呢,他终于找到一个已经死亡了的人,然后他把这个头给割下来,带回来。

带回来以后呢,阿育王就命令他们去哪里呢?去市场上去兜售去,把这个推销出去卖掉。那么这个牛呀,马呀,狗呀这些头呢,很快就卖出去了,只有耶舍大臣提的这个人的头颅,谁都不买。而且还觉得很奇怪,说这个大臣来到这个集市上,说你怎么能提一个人的头颅呢,难道你是一个刽子手吗?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魔鬼,甚至是一个这样的一个罗刹,就觉得很害怕,就离他远远的。那么回了王宫以后呢,他就很懊恼,跟这个阿育王倾诉,最后阿育王呢,就告诉他说,这样吧,你卖是卖不了,那你明天去集市上白给人家,看人家要不要。果不其然,这个耶舍大臣呢,第二天又到集市上去,这样高声地大喊说,白白地把这个头颅给送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没人理会他,人家越躲越远,觉得这个人有问题,非常的凶残。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耶舍,就回到阿育王的身边,很沮丧地向国王来谢罪。

这个时候呢,阿育王就借机开始点化,让他生起这种慈悲的平等心了。他就问耶舍说,是不是大家都觉得,你提的这个人的头颅,是非常地恶贱,就是让人讨厌,非常地低贱。他就说:是的。阿育王又问说,那你是不是觉得所有的人死了以后,头颅割下来了,其实都是非常的恶贱的。那这个耶舍也说:是的。这个阿育王呢,又紧追着问,那你说说,我虽然贵为印度的国王,那如果我这会儿的头颅,被人割下来以后呢,还是不是跟这样一些头颅,是一样的,让人觉得恶贱。

哎呦,这个耶舍害怕,这就有点什么呀,欺君呀,犯上了,所以他不敢说了。阿育王特别关怀说,今天反正也没有人,我就恕你无罪。你一定要把实话,真实的,你的想法说出来,那么这个耶舍呢当然就,因为他也是阿育王的宠臣嘛,所以他就直心直口地,就告诉阿育王说:是的,说陛下您的头颅割下来,其实跟他们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人的头颅而已。让人看到了,会产生非常讨厌,厌恶和低贱的心理。

这个时候呢,阿育王就开始点化他了,说你既然觉得所有人,包括国王的头颅都是低贱的,那你为什么还以这种贵贱的分别心,去对待这些出家的比丘们呢?因为头颅都是平等的嘛,可是要知道阿育王在顶礼的时候,不是要把头颅给顶下去嘛,所以耶舍这会儿回答的就是说,其实头颅是一样地平等,没有一个贵贱之分。阿育王就把他给说住了,这个时候呢,他就告诉耶舍大臣,说这些比丘们呢,也曾经是高贵的族姓,当然也不乏是,有一些低贱的族姓。但是只要他们出家了以后呢,我们是礼敬他们的这种,出世解脱法的德行,然后呢,教化众生的这种慈悲。是从这个点上来进行恭敬和礼拜的。所以我们在上面,不能够产生这个贵贱分别。这些世间人的这些俗情,来进行判断。

所以大家你看,阿育王时代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一千多年。那么我们现在对于咱们东土来讲呢,还是对于出家人,觉得为什么会出家呢,你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呢,但是他没办法理解这个,出家作为僧宝,作为三宝之一呢,他的尊贵性。在我们很多时候,大家还是觉得理解不了,不能够领悟他这种,舍弃了这个,人的所谓的天伦之乐。然后能够剃发、出家,来住持这个宇宙真理,佛陀的圣教法。现在我们常讲到皈依三宝皈依三宝,那么佛宝供在殿堂里面,由僧宝来进行守护,法宝写在经文,写在树叶上面,由僧宝来进行弘扬、宣讲。所以现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来讲呢,僧宝是更加的,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比佛陀在世的时代,僧宝为更加的可贵和值得尊敬。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应当很正面的、很开朗的,也是很客观地去,向大家诉说僧宝的珍贵的这种存在。当然我们也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呢,应该更加地持平等心。我们应该有时候,很多时候大家皈依三宝,学习佛法,作为四众弟子之一,那么我们首先除了恭敬三宝之外呢,这个平等心,还是要内心的觉照,时时生起来。我们不要因为说,可能他学佛学得比较久,那么就会生起我慢,觉得他们都是刚刚的初机,乃至说可能,我这个能够读诵呀,背诵的经典多,就觉得会看不起别人,这也是一种不平等心。甚至说从亲近善知识来讲,可能我做的一些功德比较大,那么就觉得别人做得小,也生起了我慢心,等等等等。

有时候我们会把这种不平等的心,不仅仅停留于世俗的视野,也会带到佛门中这种学修的过程中来,所以你看通过这则人之贵贱,阿育王教化他大臣的故事呢,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就是我们时时刻刻对于这个,现在我们大家都叫居士,相互之间的这种善法的相应,乃至一味地对于六和、和合来讲呢,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一个平等。或者说在不平等的现有状况下,尽量地调整,让自己做到平等的观照。能够发这样的心,念念去心地上去这样地行的话,那么他入道和修道是非常之快的。

因为大家要知道,在佛陀的眼睛,在佛菩萨的视野中呢,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他不会因为说,是我的六亲眷属,或者是我的入室弟子,那么那个人,他没有笃信佛法,就觉得他罪该万死。但是我们有时候,现在说,你业障太重了,就把人家给堵之门外了,其实真正的平等心,应该更加地去怎么样,调节到说,外围的初机,刚刚学佛,更加地呵护他们。那么不了解,甚至对佛法生起了异议的,我们更加要耐心去劝导他们。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丧失掉这样的一种发心,那么就同时也丧失掉,人家对于佛法的这种走近,所以在我们分享佛法的时候呢,你真正具足一个平等的心态,很可能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摄受力。所以今天我们这个主题呢,就是说身为佛弟子,我们不应该有那么太多的,贫富贵贱等等的这些不平等心。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

让心先摔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竿影见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道宣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

【佛学漫画】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佛教词典】身见

(术语)五见之一,于身执实我之邪见也。梵云萨迦耶达...

【佛教词典】德念

(1937~)越南人,俗姓胡。九岁入天主教神学院,十四...

父母的累都是为了子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地主对他的佃户很好。有一次,...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

1.生平 截流大师(公元1628一1682年),讳行策,清初顺...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为何佛菩萨少而众生多

问: 法华经举手低头,皆能作佛,佛又于无量劫前,曾...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