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耀行法师  2019/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心经》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也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作为般若的经典之作,为大家耳熟能详。文中出现的“舍利子”,并非是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而是一个人名。这个人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舍利弗。

古印度称呼人,很多源自父母的名字。比如《地藏经》里的“婆罗门女”,是因为她母亲为婆罗门,她是母亲的女儿,便这么称呼她。《楞严经》中的“摩登伽女”,也是因为她母亲是摩登伽。

舍利子名字的由来也是如此,他的母亲由于眼睛非常漂亮,似舍利鸟的眼睛一样美丽,故而得名“舍利”。他是母亲的儿子,便称为“舍利子”。而且他的眼识最利,出家七天便以眼识证得圆通,成为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

据《楞严经》记载,舍利弗出家之后,蒙佛陀开示,他在七天之内,眼识随见即觉,证彻无障碍。心见发光,光极知见,令眼识明彻圆满,证入如来藏性,得大自在,具四无所畏,成阿罗汉道,通达一切佛法,通达诸法实相,所以智慧第一。

舍利弗之所以可在短时间以眼识来证得圆通,是因为他夙世眼识最利。从久远劫以来,舍利弗心见已得清净,这样受生,已如恒河沙数之多。世间或出世间一切凡圣境界的种种差别变化,他只须眼睛一见,当下就能以眼识了然通达,不用意识计度分别,获无障碍。而且,舍利弗曾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

布施,作为菩萨六度之一。度,即有到达彼岸的意思。若能如法布施,不仅可以获得世间福报,还能获得出世法。菩萨通过布施度,可达成佛的彼岸。

布施就要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去布施,不算真舍,这是处理废品。将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拿去布施,这才算真舍。能舍,才有得。

舍利弗宿世眼识最利,眼睛对于他,是身体上重要的东西。而他在行菩萨道时就敢于舍掉自己的眼睛。

在《大智度论》卷十二记载,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成就菩萨六度中的布施度,结果他却伤透了心,从而退失了菩提心,回大向小。但他为行菩萨道而舍自己眼睛的行为,冥冥之中也成为后世的他以眼识来证得圆通的一种因缘。

故事是这样的,在六十劫前,舍利弗遇到一位乞丐,来向他乞讨眼睛。

舍利弗说:“我把眼睛给你,你也没用,为什么偏偏要我眼睛呢?如果你需要我的体力或者我的财物,我都满足你行不行?”

乞丐却说:“我才不要,我知道你眼识最利,我就要你的眼睛。若你真是行菩萨道修六度,真行布施的话,就把你最珍贵的眼睛给我吧。”

舍利弗就这样被道德绑架了,于是忍痛割爱,把自己最重要的眼睛挖掉一个,给了乞讨者。

乞者在舍利弗面前,拿着舍利弗的眼睛,用鼻子嗅了一下,露出一脸很嫌弃的表情。随手把眼睛摔到地上,一边唾弃,一边用脚踩踏。还骂骂咧咧的说:“这个眼睛可真臭!”

舍利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真心实意的成全他人,却好心当作驴肝肺。于是便起了分别心,心想:“这种人,实在是太难度了!我的眼睛对于他而言确实没有什么用,他还强要。给他了,他却丢地上用脚来踩。这种人实在是太渣了!这种人,不可以度。还不如我以后自己修罗汉道,早点了脱生死。”

于是,舍利弗从菩萨道退转,回向了阿罗汉道。但由于舍利弗的付出,生生世世眼识清净无染。

所以只要我们是真心付出,无论对方领不领情,付出就一定有所回报,功不唐捐。比如,我们看到有乞讨者,或者网络上关于治病的众筹等等。我们去行布施,不论我们是否被骗,我们的付出一定都会有所回报的。

布施,不仅仅是难舍能舍,来对治我们的悭吝贪欲之心。更是要我们舍去分别心,舍去我执我见。舍利弗之所以会退失菩提心,正是因为他取相分别了,心灵深处才会如此的受伤。

行菩萨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以有我执我见,不可以取相分别来布施。正如《金刚经》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佛陀当年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没有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佛陀没有生起一丝的嗔恨心,还以德报怨,发愿:将来成佛,一定先度化这位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

果然,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第一个得度的就是五比丘里的憍陈如,他便是当年的歌利王。

愿我们从布施中舍去自我心中的悭贪,以平等心、广大心、慈悲心、欢喜心来利益众生,最终以无住生心,到达涅槃的彼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才是广修供养呢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

富那奇堕饿鬼道的因缘

昔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一日,舍利弗与大目...

这五块钱成就了谁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舍利弗尊者入金刚三昧

佛陀往昔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一日,舍...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

一句话

鹃鹃原本在美国工作,公司给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单身...

【佛教词典】大盗戒盗佛物结罪

亦名:盗佛物结罪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望佛结...

【佛教词典】鬼神

1、鬼是六道众生之一,神是天龙八部的通称。   2、有...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禁止杀生可获十种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蔗汁灌蔗

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可...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