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2019/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佛法,青年时代能够剃发出家,在清净的僧团中过着以不自在为自在的生活。我喜欢早上在殿上供花时看着那花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我也喜欢出家师父们披搭袈裟时的洒脱;我同样也喜欢磕大头时发出的那种“嚓嚓”声……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习惯了僧团中的生活,喜欢这种以不自在为自在的生活方式。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96年,当时的我还在南方读小学一年级。老师问我的理想,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我要当和尚!”话音刚落,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从那天起,某些同学叫了我四年半的和尚,一直叫到我2001年转学回家乡。在随母亲回家之前,大宝恩师特意教诫我:要时刻保持一颗出离心。12岁的我害怕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来,何时才能回来……

到了家乡的学校,望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感觉与他们的距离难以测量。在班上一直保持那种沉默寡言,令人感到神秘的形象。初中阶段唯有几个爱好相近的同学还能跟我搭上几句话。我不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在校园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但我知道他们是让我通向开朗、乐观的桥梁。

周末的清晨,天曚曚亮,我们去公园爬山。他们坐在山顶听我讲南方的人文特色。我还给他们说一口流利的南方话。他们笑了,他们的笑容是如此天真无邪。

时光悄然流逝,我们上了不同的高中。又是一所新的学校、一些新的同学、一张张新的面孔。时间稍长,我发现高中生有着小学生、初中生没有的一些特征,两者的分界线异常清晰。高中生们学会了对自己陌生、不喜欢的人露出笑容。而我好像还没长大,仍旧是那样对熟悉的人有话说,对陌生、不喜欢的人置之不理。

下晚自习我喜欢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那些装饰在楼层上的霓虹灯,犹如那些同学的笑脸,虚伪而刺眼。唯独耳机里放出的音乐令我感受到了一丝的乐趣。看着道路上来往穿梭的行人,他们在社会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似乎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而不停地忙碌着。

高中的第一个寒假,我们几个初中时的同学相聚。仍然是周末的清晨,还是那个公园,依旧是那座不高的山。我们站在山顶点燃带来的双响炮拼命地往山下甩,象是在阻击迎面而来的敌人。我们奋力呐喊,叫醒沉睡中的人们。我渐渐发觉他们身上少了原有的纯真,反而具备了成年人的特征。

他们爽朗的笑声,接电话时的言谈举止,乃至点烟的动作都是那么富有商业性。我被他们强悍的交际能力和沟通技巧所震撼!

我有些自责,为什么自己还没长大?为什么和他们有如此明显的差距?在他们面前我好像永远是个弱者。究竟谁对谁错?我与他们之间如同举行着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他们站在那一端,而我在这一端。他们竭力把我拉过去,而我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用力。我也想长大,想成熟一些。但如果效仿他们这样的成熟方式会不会违背我1996年时的诺言?我提醒自己不要靠近分界线。我知道如果双方这样僵持下去我必输无疑。

2007年末,19岁的旅程即将结束。我知道自己将不再是十几岁的拥有者。我忽然觉察到年龄好像与世俗习气成正比。我学会了下象棋、打台球、听歌、唱歌、上网玩游戏、穿好看的衣服。我感觉自己正逐渐被他们同化。

一次我站在镜子前,望着对面那个髪型怪异的人,我默默地问他:“你还想出家吗?”他不知怎么回答,只能试着逃避这个难题。说实话我有些恐惧。我担心这场比赛会以失败而告终。于是我拼命地把绳子往自己的方向拽:把骑自行车上学改为步行,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来修加行。除此之外,尽可能地观人世间的无常和畜生的苦。

一天清晨,一阵惨烈的哭声代替了闹钟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出去一看,是附近一个小商店的中年男人死了。就在昨天他还卖给我笔记本,而现在却已双手空空去了,唯有业力紧随。我忽然感觉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与短暂。他也曾年轻过,也曾有过五彩斑斓的梦,可奔波大半生,最后的归宿就是一个小匣子。

一次在教室里,我毫无目的地翻着一本中学生杂志,看到了一篇小短文。它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并且每一个阶段所共有的特征都描绘得极其现实。我感觉这篇小短文似乎是作者为了教育我而写的。我真的不想成为它的主人公,不想做自己烦恼的奴隶。

在此期间,电视上全天报道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把焦点集中在了这片废墟上。在震前的几分钟里,人们可能还在尽情享受着所谓的幸福快乐。在他们心里似乎没有死亡,或者认为死是老年人的专利。可当这无数建筑物垮下来的瞬间,在他们心里也留下了“死”的烙印……

不能再等了!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谁能肯定死是老者的专利?我想起曾经许下的诺言:“我要当和尚!”我要让自己及众生都获得究竟的安乐!

出了家的我深知昨日如云雾,今日如雷电,明日如彩霞,一切皆是虚幻无常。想到世间上的年轻人,将年轻的生命当成一种放纵的资本!我奉劝我的同龄人们:请你们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龙女成佛

昔日,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涌...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因无处施展才华而决定去投奔...

【佛教词典】百字论

(书名)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

【佛教词典】香处

谓香为鼻。已正当嗅。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为鼻。...

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美国度轮老法师(宣化上人)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星云大师《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得...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瞋恨心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的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弟子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