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宏海法师  2019/03/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学习到“空”,就会觉得净土属于“有”,这也是阻挠了很多人见解不开,而障碍他修学净土的一个症结所在。

如果我们有兴趣或者机缘的人,你去读一下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三十卷的《大品般若经》。里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就是说菩萨摩诃萨,比如说想在一顿饭的功夫到他方供养佛,要学般若波罗蜜;你想具足六种神通,要学般若波罗蜜;想具足菩萨的无量功德,要学般若波罗蜜。

而所有的这些功德中,典型的再去判,对比一下,《无量寿经》里面四十八愿的内容,完全同步的。这就说明什么呢,般若空性和往生净土正好是一个法。吉藏大师作为学般若空宗的代表,他对于净土的情怀也是很浓的。

因为有记载,他曾经塑了五十二尊菩萨像,圣像,每天非常虔诚地礼拜。当时有一个经典叫《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里面就记载了净土的二十五位菩萨。吉藏大师他的著作,虽然在《般若经》更多,可是也对《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有过注解。

那么他对于极乐世界,就是对它的归属问题,到底属于哪一个境界,也有过明确的分类。

你比如说,他把净土分为四种,第一种叫“凡圣同居土”。像我们娑婆世界,将来弥勒佛下生到这个国土,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都修十善业,也算是净土了。

他说这叫“凡圣同居土”。第二种叫“大小共住土”,就是跳出三界的罗汉,和大力的菩萨们所居的国土,在一起。第三个叫“独菩萨所居土”,里边只有菩萨,没有罗汉、辟支佛、连名称都没有。像香积佛国,七宝佛国等等,诸如此类的国土里边,都是修的大乘法。再一个就是“纯佛所居土”。

那我们经典里面不是有一句话叫“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就是指的“纯佛所居”。

那么他判极乐世界到底属于哪一重,他说得非常巧妙,一个他说从往生的人。因为是带业往生,还是凡夫。没有断烦恼,所以叫做凡圣同居土。可是如果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的愿力所呈现来讲,它应该又是实报庄严土,因为非常庄严,得大解脱。所以从中可见,吉藏大师对于净土理论上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义学而著称的。对于理论上的融会贯通也有很大的贡献。

当然他更为巧妙的是解释,有人问到说,既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你这个极乐世界,到底在三界内还是在三界外,看你形容的种种情景,好像还属于三界的情形,可是如果你依然在三界,又不算是已经了生脱死了。

大师就引用《大智度论》里面的一个,解释的既合理又精辟,他说:“极乐世界不属于三界”,为什么?因为一旦往生到净土的人已经没有了欲望,所以它不属于欲界。

但是极乐世界又是依地而居,因为黄金为地嘛,那么色界的人他是依空而居,所以不属于色界。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部是紫磨金身,大丈夫相,童子相,所以它又是有形有相,不属于什么无色界。他这个引用非常的,可以说是给修净土的人,一下子把心地要点开了很多。

这样的一位大德依然最后还是行归净土,可见我们常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功能,是确确实实在历代的祖师中,把它用到了极致。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当代...

去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念佛法门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大安法师:一定要天天作净土得生想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无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认定你这个朋友

单位和家之间的路途有点远,又不在公交线路上,遇上紧...

【佛教词典】增益法

增益,梵语 pustika,音译作布瑟征迦、布瑟置迦。西藏...

【佛教词典】无量寿王

(佛名)无量寿佛也,佛是觉王,故称曰王。...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父母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心动,总有一些文章让人泪流。请看下...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星云大师《慈悲是福》

一个人宁可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慈悲。 只要我们...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