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2020/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国记》(又称《法显传》、《历游天竺记》等)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法显大师当年西行求法的目的。

公元4世纪,随着西晋的灭亡,几经战乱和王朝更替,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王朝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晋形成南北分立的局面。随着当时前秦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中国开始出现许多规模庞大的僧团组织。然而那时,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戒律缺乏经论支撑,僧众们没有完整的戒律来进行管理和修行。从而也出现了危害僧团的情况。

这时的法显大师时常感慨戒律的缺失,并立下宏誓大愿,想要寻求最完整的佛教律法。因为这关系到圣教是否可以无误扎实地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中国僧团的修行和生活是否可以得到指引、多年战乱中备受疾苦的百姓又是否能获得利益。这样宏大的命题,被这位年老的僧侣毅然决然地体认为是自己一个佛子的重要使命!

公元399年,年过六旬的法显大师,没有思虑自己的年龄和生命的安危,没有畏怯任何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与同修道友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一同离开长安,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

万里关山无畏行

“本图不果。命也。奈何。”

从出发的那天开始,法显就已经做好了失去性命的准备。但为了能够将完整律藏请入故土,清肃佛门乱象,法显无有丝毫畏惧。

他们从长安出发,穿越群山,途经玉门关,来到白龙堆沙漠。大漠如雪,茫茫一片。“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能以死人枯骨为路标,也只能凭日月判别东西。

法显一行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跋涉了17个昼夜,1500里路程,终于穿越了白龙堆沙漠,到达西域的第一小国——鄯善(楼兰)。

再之后经过了不甚友好的焉夷国后,他们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了于阗国(和田)。这里是曾经西行求法的高僧朱士行的旅程终点,但是这个佛教兴盛、拥有无数佛教典籍的国家也没有拦住已穿越两个沙漠的六旬老者。

他们选择——继续前进!

葱岭(帕米尔高原,今昆仑山、天山一带)上终年积雪,如果遇到雪崩就一命呜呼。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他们成功穿越葱岭。背井离乡三年,他们终于来到了求法的目的地:印度天竺。

其时的天竺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国家。法显越过了佛法东传的起点陀历国,然后要渡过当时极其凶险的印度河向北天竺内部挺进。无桥无舟,河流湍急,两岸陡峭。法显一行拽着悬索过河。这一路凶险艰难之处甚多,乃是汉代通西域的张骞、甘英不曾涉足的。

但北天竺诸国戒律都是口口相传,无记载可寻。于是法显决定继续南行,去南印度寻法。但此时,很多同伴觉得既然已经到了佛国圣地应该可动身返回,或寻觅其他名师求法,最后只剩下了两人相随。

为了达到目标,他们三人必须要第二次翻越雪山——塞费德科山脉。在这个雪山上,他们遇到了骤起的寒风,同行僧侣慧景,因大病初愈,然身体不支,终丧命于此。

法显大师手抚尸身哭泣不已:“本来早有此准备,这是天命,有什么办法呢?”恶劣的环境和同伴的死亡非但没有让他怯懦,反而令他意志更为坚定。

翻越雪山后,终于进入中印度境内。经过一年的跋涉,法显来到了佛祖的故乡迦维罗卫城。本以为这里可以找到戒律经藏,但往昔的盛景也已凋零,颓壁残垣四处可见。怅然若失的法显大师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摩羯陀国的首都巴连弗城,终于在城中大乘寺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佛教律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圆寂

一代宗师逝矣 慈悲精神永存 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

梦参老和尚自述

我从小就不服管,有叛逆性格,十三岁时小学没毕业,由...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无诤三昧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达自在,被众比丘敬...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佛学漫画】隐元禅师

前有鉴真不远万里,六次渡海,后有隐元不畏高龄,在异...

【佛教词典】无我义

【无我义】 p1057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由二种相,显...

【佛教词典】幞物顷

(杂语)上音仆,帊也。帛三幅曰帊。顷乃俄顷,谓似以...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

生命的脊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败将」言勇

上天偶尔也会眷顾需要机会的人。 吊桥上立了一个牌子...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

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问: 师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