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止口业,止语三年

2020/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止口业,止语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临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隋开皇中,观化京师,受持戒律,日以礼忏为务,常诵万五千佛名。大业中,住京师慧灵寺,普兴福业,多诸感应。唐武德初,居会昌寺,于院西造忏悔堂,行般舟三昧,终夏不坐。

或止口过,三年不言。或行不轻,通礼七众。断绝世想,专念西方。持佛号,终身不辍。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忽合掌念佛而卒,年六十三。(续高僧传)

白话文:

德美。俗姓王,清河临清人(即今山东临清县),年十六岁离家,十九岁剃度,隋文帝开皇年间(西元五八一~六○○年),在京城中观机教化众生。平时严持戒律,每天以礼拜忏悔为日常功课,并且持诵一万五千佛名。

隋炀帝大业年间(西元六○五~六一八年),住在京城的慧灵寺,普遍地修行福德善业,常有许多的殊胜感应。唐高祖武德初年(西元六一八年),居住在会昌寺,在寺院西边建造忏悔堂,行般舟三昧,整个夏天常行不坐。

曾经为了停止口业,因而三年不说话。有时也为了行常不轻菩萨之行,而普遍地礼拜七众弟子。断绝了一切世俗的妄想,专心忆念西方极乐世界,坚持阿弥陀佛的名号,终身奉行而不中止。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十二月的某一天,忽然合掌念佛而往生,时年六十三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往生净土有甚深的功德利益

前面是谈信愿行的信,下面就是谈愿了。就这一部分特别...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推荐】种种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我们要做种种佛事,无非是消灾延寿、祈福、超度,要知...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能够令我们离开魔障

念佛法门有佛力的加持,还能够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问: 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

谣言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佛教词典】有相教

又作三乘别教。为刘宋之慧观及南齐之刘所立五时教之...

【佛教词典】无警觉法

【无警觉法】 p1060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无警觉法云...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地藏十轮经》上说,世间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用具、一...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才是真福报

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

净土宗简易而圆顿,如暗夜璀璨莹彻的明珠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

对坏习惯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