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202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之道,以拯济众生。

一日,因衣内有只虱子,致全身发痒,心受干扰,难以安心静虑,于是用手探寻,抓获虱子。菩萨起悲悯心,想找个地方好好安置这虱子,正好附近有野兽遗骨,便缓缓将虱子放在兽骨中,虱子因此得以在兽骨上饱食七日,吃完后便离开;此后辗转轮回生死,而此菩萨行者后来成就佛道,教化众生。

时天降大雪,阻断道路,当时国内有个富人,请佛及数千比丘至家中接受供养七日,态度恭敬庄重,宗族之人也是如此。七日后,大雪仍未停,这时,佛对阿难说道:“令比丘们都回精舍。”阿难回覆:“斋主恭敬庄重,供养之诚心未减,而且雪下得正大,无处乞食。”佛告阿难:“斋主供养之心已止,不再有意愿供养。”佛即启程出发,众比丘亦跟随还归精舍。

翌日,佛告阿难:“你前往斋主家乞食。”阿难依教奉行,来到斋主家门前,门人见到阿难,却视若无睹,不问阿难所为何来。过了一会,阿难返还精舍,顶礼长跪,将事情经过禀白世尊,并询问缘由:“斋主供养之心没有持续,为何变化如此之快?”

佛即详细讲述如上因缘,并说道:“阿难!我过去生曾以慈心救济虱子性命,将虱子放于野兽遗骨中,使其得以饱食七日,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今世得到斋主的供养,奉献世上最好之物;过去施恩虱子七日之食,所以今世斋主供养七日后,便不再有供养之心,更何况能以慈心对待佛及沙门?

要知道,能恭敬供养持戒清净、内心端正无欲、以慈心教化众生、梵行高远的比丘一人,胜过累劫尽心布施凡夫庶民。为何如此说?因为比丘解佛经义理,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此五德慈心化导众生,令众生远离三界万苦之祸患。”

阿难说道:“此富有之斋主得遇佛,实在是太幸运了!能见到并亲自供佛及僧,此诸比丘僧或已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是菩萨,都是立广大愿、具大慈愍心,将化导无量众生者。此供养,所获福德,犹如大海般深广,难以度量;又如同大地般广博,难以称量。”

佛言:“善哉!阿难!如你所言,佛世难遇,佛法难闻,能供养比丘僧亦是殊胜难得,犹如久久一现的优昙花般,难值难遇。”

闻佛开示,比丘们皆心生欢喜,至诚顶礼,信受奉行。菩萨慈愍惠济众生,如是广行布施。

典故摘自:《六度集经·卷第三·布施度无极经(二六)》

省思:

公案中,佛以过去生曾救济虱子,布施七日之食,而得今生受斋主供养七日之因缘,因而开示布施及供养三宝之功德。《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二十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又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三宝能教令众生远离三界诸苦,为最胜福田,佛弟子应把握因缘亲近供养,广积福慧资粮,行自利利他之菩萨行,直至圆满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

真正明智的富贵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

最上等的供养

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听到释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

玄奘法师传

第一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佛教词典】四种阿含经

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

【佛教词典】俱不遣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属于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于...

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

问: 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要有决生净土的信心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