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狼守斋」的故事

净界法师  2022/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来。我们一开始不要求中道,对立一点都没关系,把染净先分开,透过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重点在于“若心决定”,这关键了!

有很多居士私底下跟我讲说:师父!厌离娑婆这件事情不用修习。你看我一辈子,我结婚以后到现在生了那么多小孩,一路栽培他们,我吃尽了痛苦。我的人生经验就可以告诉我“知苦”。

这个观念不对!诸位,生命经验是片段的。你今生,就不要说给你活八十岁,就是给你八万岁,你所尝尽的因缘也是人生里面、三界里面的小片段。但是,你思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遍整个三界的果报,上至诸天,下至三恶道。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学佛法,完全凭生命的经验,你这种对痛苦的觉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我们举一个例子。

佛陀在讲到八关斋戒的时候,他讲一个公案说,“如狼守斋”。说有一只狼住在一个山洞,这几天连续下了七天的大雨,下得特别大,所以这个狼在雨中找食物都找不到,因为牧羊人都不出来,所以这七天出去以后都是空着肚子回来。第八天又下雨,它心里想说,我今天不出去了,我今天就受斋戒了。我索性受个斋戒,反正我出去也找不到。受斋戒的时候它还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得安稳住。它还发这么好愿。

它发愿受持斋戒的时候,又发了好愿,这个时候惊动了释提桓因。释提桓因说,哎哟,这只狼能生起这么好的愿,又能够受持斋戒。就要考验它的道心。这释提桓因就变成一只小羊,在它的洞口前面咩咩地叫。这个狼本来发心要受八关斋戒,一听到羊的叫声,它肚子又饿了。

就跑到洞口一看,果然是一只羊,就冲过去要吃这个羊。那个羊就跑,狼就在后面追。快追到的时候,这只羊突然间变成一只大狗,反过来要咬这只狼。因为狼很久没有吃饭了,没有力气。它一看,哎哟,是一只很大的狗,一害怕又躲回山洞。在山洞又想说,哎呀,我今天果然是需要受这个斋戒。

它下定决心受斋戒,结果没多久又听到有羊叫的声音。它一看,哎哟,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再次专心地看,果然是一只羊,没错!所以它又出去追,追到一半羊又变成一只狗,又把它给吓回来了。这次它真下定决心了,这次就算羊肉放在我前面我都不吃了。

佛陀讲这个“如狼守斋”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修行,没有发愿,没有以愿导行,这个修行就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变化。

有人就说,佛陀不是说调伏三界的业力要修我空观吗?干嘛要知苦呢?你错了!修行要以愿导行,你一定要知道痛苦,然后才能够产生出离心这种增上意乐,然后修我空观才有效果。所以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佛陀要先讲苦谛,然后再讲无常、无我的道法,是这个概念。这两个,出离心跟我空智慧,缺一不可的。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哭有什么用,认真念佛才是

遂钦比丘尼的往生故事...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

发愿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宋代高僧天衣义怀禅师

好,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的网络时代,确实网...

【推荐】没有做不成的事,只在想不想做

1953年11月1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消防队的电话总机...

【推荐】昼执火炬的人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佛教词典】受具戒三遮定不得戒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若不自称名字,不称和尚字,年...

【佛教词典】五事粗细分别

【五事粗细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受了菩萨戒,为何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为什么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第一个理由,...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

四十八大愿——(第42愿)悉得清净解脱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

何等是净佛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